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术后冬凌草膀胱热灌治疗在预防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证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危非肌层浸性膀胱癌(NMIBC)患者80例,均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经病理报告证实为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理分期为非肌层浸润性癌。术前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按照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患者术后分为两组,冬凌草热灌注组为A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34-97岁,均值63岁;术后病理回示Tis 3例,Ta期13例,T1期24例;病理分级按照WHO 2004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低级别尿路上皮癌9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1例;肿瘤单发9例,多发31例;均行冬凌草膀胱热灌注治疗。丝裂霉素灌注组为B组共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2-78岁,均值57岁;术后病理回示Tis 3例,Ta 10例,T1 27例;病理分级低级别尿路上皮癌8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2例;肿瘤单发14例,多发26例,术后均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辅助治疗。综合两组患者的临床材料和病理结果,统计学分析其构成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对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访,统计两组病人在随访观察期间复发率、进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3-45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未出现由于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的患者。A组复发率为32.5%(13/40),B组复发率为55%(22/40),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43<0.05),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A组进展率为17.5%(7/40),B组进展率为37.5%(15/40),两组进展率差异亦有显著性(χ2=4.013,P=0.045<0.05),A组进展率显著低于B组。根据患者膀胱癌复发时间的分布,通过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A、B组的中位未复发期分别为34个月和23个月,两组肿瘤未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4.11,P=0.04<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肉眼及镜下血尿、膀胱痉挛疼痛,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共计8例,B组不良反应共计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8,P>0.05)。冬凌草液热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高危NMIBC术后复发与进展。结论膀胱肿瘤术后冬凌草膀胱热灌注治疗作为新的术后辅助治疗,用于预防膀胱肿瘤复发安全有效。相比以往常温下MMC灌注化疗,该方法的复发率和进展率都较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故认为对于高危NMIBC患者,术后冬凌草膀胱热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