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高能混合粒子场(CR)诱变小麦获得的突变体的基因组DNA变异的位点分布、类型、频率及突变模式,并以γ射线诱变获得的具有相同表型的突变体做参照,分析CR和γ射线诱变所得突变体之间的分子差异,探讨CR诱变的特点,初步揭示CR诱变小麦的分子机理。 选用随机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11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CR和γ射线处理冬小麦品种ZY9和ZH7获得的矮秆突变体M3代,以及选用随机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120对SSR引物,对CR和γ射线处理冬小麦品种ZY9和ZH7获得的斯卑尔脱穗型突变体M3代分别进行了SSR分析,并对获得的部分多态性SSR差异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CR处理ZY9和ZH7获得的矮秆突变体M3代的SSR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3D和5A上,而γ射线处理产生的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4A和5A上;CR处理ZY9和ZH7获得的斯卑尔脱穗型突变体M3代的SSR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3A、3B、3D、5A和6A上,而γ射线处理产生的多态性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D、5B和5A上。CR处理ZY9和ZH7获得的矮秆突变体M3代的SSR多态性位点总频率分别为1.72%和2.99%,γ射线处理的SSR多态性位点总频率分别为1.49%和1.15%;CR处理ZY9和ZH7获得的斯卑尔脱穗型突变体M3代的SSR多态性位点总频率都为3.23%,γ射线处理的SSR多态性位点总频率分别为2.16%和1.62%。CR处理ZY9和ZH7获得的矮秆和斯卑尔脱穗型突变体M3代中共产生SSR扩增条带的增加、扩增条带长度的差异和扩增条带的缺失3种变异类型,且与γ射线处理相比,CR处理较容易产生扩增条带的增加和扩增条带长度的差异,不易产生扩增条带的缺失。序列分析表明,CR处理产生的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和插入,其中碱基T为易发生突变的碱基,且CR处理的总突变频率高于γ射线。 CR诱变能够在DNA水平上导致小麦遗传物质变异,且其诱变机制不同于γ射线,是一种有效的诱发突变新途径。
其他文献
以西北太平洋2013年第7号超强台风"苏力"为例,基于台风风场分解原理并采用改进的Tikhonov正则化原理进行数值微分,结合台风散度场和涡度场的分布规律,应用HY-2A/SCAT散射计海表面风场数据对台风"苏力"进行了中心定位、路径追踪、台风背景风场提取和台风径向、切向风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散度场和涡度场进行台风中心定位的方法所得到的台风中心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最优路数据相比较,误差
2002~2003年,在扬州大学农场,以优质中籼杂交新组合丰优香占为材料,进行了氮肥与密度(每亩穴数、每穴本数)对其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在基础地力中上的砂壤土上,施氮量为15kg/亩、栽插密度为1.0~2.0万穴/亩时,施氮量20kg/亩、栽插密度为1.0万穴/亩时,均可获得650kg/亩以上产量,其中,施氮量15kg/亩,栽插密度为1.0万穴/亩时产量最高,
本试验于2004-2006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选用两个品种大豆(吉50、辽93008),采用大田试验,结合砂培和实验室生理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品种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通过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农业、生物、物理、机械等防治方法,进行干预,使果园的生态环境更合理,使病虫的危害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本文以广西1962—1981年早稻平均产量为样本,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的大尺度产量系列预报模式。产量预报模式分两步建模:第一步选取与气
我们来谈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该设计是活动课设计.数学活动课能指导学生获得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豆科作物不但含蛋白质多,而且含赖氨酸量也高,宜于作禽畜饲料,以补充谷类饲料的蛋白质.因此,研究者日益增多.又由于豆科根瘤菌的生物固氮作用,故对氮素代谢的研究可能启发人
1.小麦各生育期进程对比实验表明:K35成熟时间比参试的中熟品种早3天,比参试晚熟品种早6-7天,K35二棱初期至二棱中期、挑旗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持续时间较短,是决定其生育期短的主要
AIM: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JAK-STAT3) pathway,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 (ERK1/2) p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PU86017 on the changes of mRNA abundance of different calcium handling system in infarcted heart. METHODS: Rats were subjec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