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教育部发布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明确指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立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地位,这也对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抛弃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实现由结果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的转向是必须也是必然走向,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既是应对时代新要求、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期许,也是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然而,初中语文教师的评价素养状况却差强人意,且处于不同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的评价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显著。因此,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分析框架,依据框架结构对初中语文教师群体的评价素养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最后基于框架结构和现实情况提出可操作的培养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第二部分:概念澄明。本部分主要对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素养、教师评价素养四个学术概念的内涵进行明晰。本文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评价素养是指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师从事教育评价活动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理念。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善语文教学。第三部分:本质解剖。本部分首先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初中语文学科特性等方面,讨论了当下情境对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新要求。同时,在已有研究的指导下建构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分析框架,以对后续研究进行理论和分析指导。第四部分:调查研究。本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行考察,以期通过重庆市部分地区的现实水平洞悉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评价素养状况、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初中语文教师的评价素养水平较低,且内部结构之间不平衡,存在评价实质理解偏差、评价态度存在偏颇、评价环境产生不利等现象。第五部分:求真探源。本部分主要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两个阶段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在职前培养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评价课程设置和师范生自身要求、自身经历等因素;在职后培养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评价培训制度、评价环境、评价实践以及评价自觉等因素。第六部分:培养路径。本部分主要根据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结构组成,结合原因分析,对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个理念、两条原则、三方对策”的培养路径: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坚持整体培养和实践导向的原则,坚持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管齐下”的提升策略。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第一,研究选题新。基于语文学科的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如今讲求核心素养的时代。本研究将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师评价素养作为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研究思路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语文教师评价素养进行本体论的理论探讨,立足于从观念和实践层面上分析影响及制约教师评价素养的深层原因,最终基于教师评价素养与核心素养下对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为教师评价素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如此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教师评价素养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