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游憩商业区互动发展研究——以开封鼓楼RBD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容易随时代变迁而被湮没的文化记忆,其保护和传播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非遗的无形性使得它的传播需要借助于物化的载体,即空间载体、物质载体、人员载体。寻求合适平台,激发大众参与,对非遗的传播十分重要。城市游憩商业区(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缩写为RBD)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空间形态之一,在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RBD面临着文化特色不突出,满足不了游憩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困境。能否将非遗文化引入游憩商业区,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双赢,保护与开发的共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非遗与游憩商业区的概念,介绍了非遗的分类、文化空间,载体话保护等观点,之后对二者互动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推拉理论等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二者互动发展又有着众多的障碍,包括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与游憩者感知需求的矛盾,文化保护与商业发展的矛盾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矛盾等所造成的互动障碍。这些使得二者实现互动面临很多的困难。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二者如何实现互动以及互动的路径。通过理论推导和前人研究归纳,得出了二者互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求的推力和媒介的拉力,媒介的拉力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通过文化资本转化的方式推动游憩商业区的经济发展,而游憩商业区通过为非遗提供空间、客流和资金的方式来促动非遗的传播。结合非遗与RBD互动的要素,本文提出了二者互动发展的路径,即:(基础路径)拓展文化空间;(人员路径)激发主体参与;(产品路径)创新游憩产品;(政策路径)完善政府决策;(营销路径)加强形象促销。  最后,本文以开封市鼓楼RBD为例,结合自身的实地调查与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了鼓楼RBD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机理与实现路径,验证之前理论推导的科学性,并得出研究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对Oracle数据库的SQL查询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其结构优化,提升数据库系统工作效率.目前数据体量越来越大,可通过优化SQL语言的方法,提升系统运行能力.文章首先研究了SQL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2008年后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源,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债务迅速膨胀所引发的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政府换届和“稳增长”的双重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呈现累积和叠加态势,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债务结构不均衡及风险分配失衡等方面。因此,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日益膨胀及还款压力剧增的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知识产权则是创新的载体和保障。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已经由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化为以知识资源为主导的创新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决定性的因素。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促进产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中药调剂人才为目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法、以赛促学,同时,提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熟悉岗位
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点,让学生在课上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实现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升华智慧的目的.本文基于“高效课堂”的概念,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