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杆列管式反应器壳程流动沸腾过程的CFD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具有优良的移热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强放热反应过程。传统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一般采用折流挡板增强湍动,改善传热并支撑管束,但折流挡板造成的横向流动压降大,且易诱发管束振动,而利用折流栅代替折流挡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由于折流栅缺少对流体径向的强制折流作用,造成反应器壳程的流动径向分布不均匀,反应器中心易形成流动死区,这是采用折流栅的不利因素。本文拟采用CFD方法对移热介质在反应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以探索改善径向均布性能的方法。加压沸腾水是高效的移热介质,可以改善温度径向分布的均匀性。反应器管束间的流动沸腾过程非常复杂,目前对其流动与传热规律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建立了流动沸腾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相间动量、能量和质量传递模型和RPI壁面沸腾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单元流道模型有无折流杆两种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杆可以促进汽泡向流道中心区域移动,降低反应管壁面处的气含率,进而降低反应管壁面温度。通过获得的流场分析可知折流杆改善气含率分布的原因如下:减小流通截面积,使流体轴向流速加大;促进横向流动;折流杆的背部存在漩涡流,产生离心力。通过考察折流杆间距对气含率和反应管壁温分布状况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折流杆间距为80~120mm。利用反应器进口段的1/4截面模型初步分析了流动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的分布状况,发现液体的径向温差在7K左右,不满足工程需要。基于这一问题,考察了入射通道、入射通道长度和数量对液体温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反应器结构,设置入射通道3#,4#和5#。最后,考察了最优的反应器结构在不同入口流速和壁面热通量下的温度分布状况,发现入口流速和壁面热通量影响液体温度的径向分布。本文利用CFD方法模拟了折流杆列管式反应器壳程的流动沸腾过程,获得了有关流场与温度场等信息,可以指导工业上折流杆列管式反应器的设计。
其他文献
对数控加工中刀具长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刀具长度补偿的原理。介绍刀具长度补偿指令的格式,确定刀具长度补偿的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通过实例说明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应
<正>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硒为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其营养保健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被称为"生命火种"和"抗癌之
内部会计制度是在内部牵制基础上建立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及监督检查体系,是抓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途径.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质量工作考核办法》,首次提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这在我国质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考核内容主要分为质量目
介绍了Pro/E的模具CAM技术,研究了模具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流程,应用Pro/E的NC模块对实例"晾衣叉"的模具型腔进行数控铣削加工,通过加工的过程和方法,验证了应用Pro/E软件进行
史馆之称,北齐时已经出现,但那仅是指负有修史之责的秘书省下属机构著作省。作为一个独立的修史机构,史馆是唐朝贞观三年(629年)才设立的。唐代史馆的撰述活动主要有两项,一
我国即将出版的《幽灵之家》是当前一部轰动拉美,波及欧美文坛的长篇小说,(1983)。本文系作者1984年3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州立蒙特克莱学院举行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研讨会上的书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扫查癌基因组体细胞突变,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癌相关突变基因,为系统揭示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机制提供了大量数据。有证据表明,参与不同通路的多个突变基因之间
半胱氨酸(Cys)和高半胱氨酸(Hcy)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生物硫醇。半胱氨酸不足会导致生长迟缓、肝脏损伤、水肿等症状。高半胱氨酸水平过高,会导致痴呆、阿尔兹海默病以及心血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