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波动性负荷、变频装置等间谐波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间谐波的含量也逐渐变大。闪变是间谐波导致的主要电能质量问题之一,严重的闪变问题会使人的视觉产生不舒适感及疲劳,国内外有相关标准对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间谐波加以限制,但都是依据白炽灯对调幅电压波动或者间谐波造成的电压波动。目前由于节能需求,大量的紧凑型荧光灯和LED光源逐渐替代传统白炽灯。因此,研究不同光源对间谐波造成的电压波动的响应情况,对光源闪变评价来说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在现有对紧凑型荧光灯和LED光源闪变效应研究基础上,提出通过闪变仪分解模型实验平台来获取指定间谐波电压条件下光源的光通量波动深度,然后利用数学回归分析的方法寻找间谐波电压参数与光通量波动深度信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的光闪变模型来表示其电与光的转换关系。论文选择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闪变仪分解模型实验平台测得了这两类光源在不同功率下的光通量波动深度实验数据。并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多项式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分别成功建立了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的光通量波动深度函数模型,确定了两种光源的光闪变模型在各个间谐波频率段(1、3、5次谐波附近)的表达式形式。分别对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的光闪变模型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判断功率的大小是否对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的光闪变模型产生影响,探究该模型对不同功率下的同种类光源的适用性。在光闪变模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光源实物的组合式闪变仪模型,并对比了组合式闪变仪模型与现有闪变仪分解模型的闪变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