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巴坦钠多晶型及其调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维巴坦钠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用于复杂性腹腔内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阿维巴坦钠存在多晶型现象,其无水晶型晶体粒度小、流动性差、易吸湿,而水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发生脱水转晶过程,影响产品稳定性及其药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的考察了阿维巴坦钠不同晶型之间的转化关系,探究了其多晶型的分子组装以及晶型转化机理。
  首先,本文通过冷却结晶、反应结晶、悬浮结晶等结晶方式制备了阿维巴坦钠的五种晶型:晶型A(一水合物)、晶型B、C、D(无水晶型)以及晶型E(二水合物)。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热分析、光谱学等手段对五种晶型的形貌、热稳定性和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直接粉末压片法考察了其溶出性质,结果显示所有晶型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研究了不同阿维巴坦钠晶型的结晶热力学,使用静态法测定了阿维巴坦钠晶型D在甲醇-乙醇中以及晶型A、B和E在水-正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简化的Apelblat方程、Vant’Hoff模型以及Jouyban-Acree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利用Vant’Hoff模型计算了两种体系的理想溶解热力学性质,证明阿维巴坦钠溶解过程是吸热的、熵驱动的,这为阿维巴坦钠多晶型的开发提供了热力学基础。
  然后,采用单晶培养实验获得了阿维巴坦钠晶型A、B、D和E的单晶并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分析了不同晶型之间分子组装的关系。结合HirshfeldSurfaceAnalysis可以得出,晶格中水分子的引入可以提高氢键的强度及其在所有分子间作用力中的占比,从而提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利用AE模型预测了以上四种晶型的晶习,模拟结果和实验所得晶体形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最后,基于溶液热力学及晶体结构分析,对阿维巴坦钠转晶过程进行了探究。采用溶剂介导转晶实验探究了无水晶型B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水合的临界水活度,证明水分和温度是影响水分子结合进入晶格的关键因素。此外,为探究水分子从晶格中逃逸的机理,利用在线和离线手段探究了阿维巴坦钠水合物的脱水过程,结果表明温度、溶剂种类都会影响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结果。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两步脱水”和“一步脱水+重结晶”机理,为水合物和无水晶型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解释。
其他文献
超支化纳米粒构成的单分子胶束在生理环境下非常稳定,且分子结构易于设计和定制,适合于负载各种药物进行药物递送。烯烃基封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可直接通过RAFT聚合一步形成超支化纳米粒,并赋予不同的性能。本文针对肿瘤组织低pH与高谷胱甘肽浓度的特点,采用二硫键修饰的烯烃基封端的RAFT试剂制备了疏水内核含有醛基、亲水外壳为聚乙二醇的超支化纳米粒(HVE),并通过亚胺键将抗癌药物阿霉素
学位
本文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Winpak填料的液-液单相混合过程、强化混合机理及液-液两相混合过程进行了研究。  首先,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测量液-液混合性能的实验装置,对Winpak填料在相同密度、粘度的液-液单相混合过程中的混合性能进行测试。选择Standardk-ω湍流模型,建立了液-液单相混合过程的CFD模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吻合效果较好,验证了CFD模型
学位
靛玉红是一种双吲哚类生物碱,是我国传统中药“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染料靛蓝合成时伴随生成的一种红色同分异构体,其可被用于治疗包括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然而,长期以来靛玉红一直被当做靛蓝生产的副产物,其微生物生产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在本文中,首先通过筛选构建了表达黄素单加氧酶fmo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使其能够以色氨酸为底物生产靛玉红,其产量为2.3mg/L;为进一步提高靛玉
学位
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态势,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非常大。但煤炭资源使用效率低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有待解决,发展煤制燃油技术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途径。加氢脱硫是最高效的脱硫工艺之一,催化剂是影响脱硫效果的关键因素。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对于煤制燃油技术的发展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钼基加氢脱硫催化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
学位
燃料乙醇仍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质燃料;充分挖掘和利用生物质原料,从各个环节提高燃料乙醇产量、降低成本,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浓醪发酵(very high gravity fermentation,VHG)能减少能耗、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在工业生产上具有极大优势,但同时也对发酵菌种和工艺带来了更大挑战。如何实现高固含量下的快速生长发酵、提高原料利用率而高效产醇,是浓醪发酵用菌种改造需要
学位
近年来,DNA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被越来越多地关注,但是其在生物环境中的药物释放动力学还有待深入研究。药物累积释放量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但如何精准地监测药物在体内的实时信息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一章,将DNA水凝胶的合成方法分为三类:多枝状DNA的组装,超长DNA链的缠结以及DNA与其他材料的杂化。重要的是,纳米材料的掺入可以赋予DNA水凝胶丰富的功能特性,使其在各
本文将轻颗粒引入到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体系,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新型三相逆向内循环流化床装置。通过系统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其基本流动特性的影响,较为全面的探究了三相逆向内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规律,为此类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首先,通过研究三相分离区的初始高度对三相逆向内循环流化床流化状态的影响,从而确定一个固定的三相分离区初始高度的操作条件。根据三相逆向内循环流化床的流化状态,
乙烯作为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工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开采量的提高,我国乙烷进口量不断扩大,以乙烷为原料制取乙烯的工艺路线受到广泛关注。传统乙烷热裂解法有着耗能高、积炭量大等固有缺点,生产前景受限。而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ODHE)方法以其自供热和积炭少等优势,成为了极具竞争优势的工艺路线。开发高效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逐年增加,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众多VOCs处理方法中,活性炭吸附方法由于其高效低能耗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碳材料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模拟研究,其中,分子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拟活性炭吸附VOCs。在前人构建的模型理论基础之上,本课题运用分子模拟的巨正则蒙特卡洛
学位
萃取精馏是分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方法,萃取剂的选择是萃取精馏的关键问题。离子液体是萃取精馏的一类有效的绿色萃取剂。复盐离子液体具有比单一离子液体更优异的物理性质,在萃取精馏过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复盐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是离子液体萃取精馏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收集了文献中有机溶质在各种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数据,并利用COSMO-SAC模型计算获得了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补充数据。利用无限稀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