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美”的探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是一位誉满中外的学者,依托其厚实的语言与文化积淀,自如的游走于中西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为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过程中,林语堂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并提高翻译实践的水平,在翻译研究领域赢得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译界对林语堂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尚未达到与其他翻译家相比的深度和规模,这与林语堂在中国文化译介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是极不相称的。作者认为应从多个方面拓展、深化林语堂翻译研究,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翻译研究方法,做到翻译研究中的宏微观、静动态研究相结合。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几乎所有命题都具有哲学和美学渊源,都是对文学中美学的探讨和评价。美学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而林语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论“美”的翻译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结合中国传统译学观点,在中国历代翻译学者对翻译美学的研究基础上,从翻译美学的角度上来探讨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作者将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出发,分别探讨作为审美主体的林语堂本人及其翻译理论,和作为审美客体的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浮生六记》,展现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美”的体现,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在审美主体方面,本文以“美”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译学观点,集中研究林语堂的美学思想和翻译理论,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翻译美学思想,探寻林语堂对传统翻译文化的吸收,研究林语堂提出的翻译三标准“忠实”、“通顺”和“美”,着重研究其“美”的标准,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的美学特征。在审美客体方面,本文着力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林语堂的翻译实践进行研究,选择《浮生六记》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探询林语堂在传递原文美感时所采用方法,展现译文的美学特征。作为林语堂最具代表性的翻译作品——《浮生六记》完美地印证了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中的美学标准,充分表现其在翻译方面的艺术成就。林语堂对翻译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作者希望对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美”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当前中国林语堂研究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语法教学历来存在很多争论,不仅有是否要进行语法教学的争论,也有如何进行语法教学的争论,目前比较常见的有自然法、直接法、交际法等,活动模式语法教学源于交际教学法,旨在
2000-02~2004-06,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1例,现报告如下.
指示语的使用是人类交往的必要手段,因而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交指示语则是指示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表明交际双方身份和社会地位,反映双方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作用
“微硕士”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牵头、全球顶尖高校参与,是一项提供研究生水平课程的学位项目。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微硕士认证后即可申请进入校园学习,进而获得正式的硕士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伴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类消费理念及消费需求的变化,以
介绍了高压釜、闪蒸槽、调节槽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剥锌系统设备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炼锌工艺设备比较所带来的优势和影响.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2009年1月~2010年2月20~70岁常住人口进行筛选,将符合代谢综合征判断标准的50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随着教育重心由老师转向学生,老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他们必须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