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家庭虽是社会经济体系中规模最小的微观组织,但是以居民家庭构成的居民部门却持有大量的经济资源和规模可观的负债,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是社会整体资产负债管理行为的微观基础和有机构成,时时刻刻都对国家宏观经济产生着由下至上的重要影响,也随时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反作用。同时,随着探究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逐渐成为经济领域和会计领域的前沿课题,使得研究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现状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总结了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管理行为的特征与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管理现存的问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对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基于西南财经大学CHFS项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中国家庭居民资产负债管理行为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特征主要体现为:在实物资产管理行为中,对房产配置比重过大;在金融资产管理行为中,对非风险性金融资产显示出了强烈的偏好;在负债管理行为中,房产负债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来源。此外,因损失厌恶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家庭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行为中表现出了非理性的特征;(2)资产和负债在不同居民家庭之间分布极为不均,并且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平均资产量远高于农村居民家庭;(3)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但农村居民家庭高于城市居民家庭。同时,不同资产规模家庭的实际债务负担差别较大,低资产家庭实际上承担了更大的偿债负担。此外,在基于可支配收入视角的家庭债务风险国际比较中,由于中国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较低,导致家庭债务风险水平高于美国以及6个0ECD成员国;(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家庭“偏好非风险性金融资产”的行为特征受居民家庭的子女教育计划、风险态度、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居民家庭在实物资产中“对房产配置比重过大”的行为特征主要受户口类型、子女教育计划以及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居民家庭房产负债数额仅与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居民家庭负债的持有选择意愿与家庭成员人数以及风险态度之间显著相关,家庭净资产数额与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之间显著相关,家庭资产负债率仅与家庭成员人数以及年龄因素显著相关。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居民家庭角度、政府机构角度和金融机构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