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经腹膜后高位结扎术、精索内静脉转流转流术、显微手术、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对其进行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术前术后精液比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精索静脉造影观察有无瓣膜结构。为了解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观察光镜下血管壁常规结构变化和差异,以及管壁萎缩程度和精索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9-2010.9.收集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滨湖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蜀山分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病人共有103例。患者就诊原因主要为婚后不育(婚后2年以上正常性生活未生育)或伴会阴部不适、胀痛,少数无自觉症状,以及体检时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平均年龄27.9岁(18~47岁)。其中不育就诊57例、会阴部不适、胀痛症状就诊30例、体检发现就诊1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以及精液分析。103例患者分为四组,2例为双侧,余均为左侧,A组: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50例;B组:精索内静脉转流术24例;C组:显微手术组22例;D组介入栓塞组7例。通过对103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比较不同术式的近期并发症、精液质量提高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以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在手术同时留取精索静脉标本(2cm),共32例(一度曲张7例,二度曲张12例,三度曲张13例)。同期,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病人选取2例左精索鞘膜积液患者的正常精索静脉血管作对照研究,以上患者术前均行精索血管Doppler超声检查,结合Valsalva动作判断精索静脉有无曲张及曲张分度。对所有血管标本蜡块切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组织病理形态。在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患者行术中造影,同时取5例睾丸去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行术中造影,作为对照组,了解精索静脉全程有无瓣膜情况。结果通过对精索静脉血管横断面常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与正常精索静脉血管相比曲张的精索静脉血管腔扩张明显,管壁全层萎缩,萎缩程度与曲张级别经等级相关分析,有相关性(p<0.05),即曲张程度越重萎缩越重;比较各组一周,四周,三月及半年的近期症状(阴囊部坠胀、酸痛、伴或不伴左腹、腰部放射性疼痛)及并发症(阴囊水肿)的改善,精索内静脉转流术组症状改善率最高,明显优于经腹膜后高位结扎术、显微手术、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精索内静脉转流术组(B组)的术后复发率(4.5%)明显低于经腹膜后高位结扎术(24.4%)(p<0.05),但与显微手术(10.0%)、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0.0%)相接近(p>0.05),结扎术组复发率高于其他组的原因可能是在行结扎术手术保留睾丸动脉漏扎小静脉而致复发率增加。比较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手术前后,精子数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来判断精液质量是否提高,结果表明不同手术方式各组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转流组在精液治疗改善的程度上优于结扎组,与其他两组无差异。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术中造影以及睾丸去势术中精索静脉术中造影我们未发现精索静脉有瓣膜的出现。结论转流术术后症状(阴囊部坠胀、酸痛、伴或不伴左腹、腰部放射性疼痛)改善时间、近期并发症(阴囊水肿)改善及发生最低;转流术术后复发率较结扎组发生率低,与显微手术和经皮精索内静脉栓塞术相接近;无论接受哪种术式,术后精液质量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与正常精索静脉相比,随着静脉曲张的加重发展,血管壁全层呈萎缩加重趋势;精索静脉内未发现有瓣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