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西亚、欧洲,使得中华民族的因子远播异域,加强了国际间的互动交往、商旅往来等,开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合作、国际交往、文明对话的历史先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重要意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链接中亚国家以及西欧的纽带。早在20世纪初,就有著名的“心脏地带学说”,麦德金认为: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而所谓的“世界岛”即为当时的亚欧大陆和非洲的腹地,即俄属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和几大文明的交汇处,可见中亚地区的战略要义历史悠久。而随着前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纷纷独立,经济滑坡、社会动荡,中亚地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又一次赋予了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且,中亚地区毗邻资源丰富的里海,素有“能源新大陆”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富含石油和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储藏量也在世界前列,未来中亚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中心之一。近年来,美国与俄罗斯等势力一直在寻求机会控制中亚地区,尤其是中亚国家能源问题,中国与中亚山水相连,无论是从经济结构、人文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广阔的合作空间。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作为依托,因此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以及能源与经济发展的互惠共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过往学者对于中亚地缘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能源合作的研究成果,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涵盖各省与中亚五国的优势互补进行结合研究。阐释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与启动步骤,描绘了经济带的空间布局,并总体上分析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出经济带建设在国家的经济领域、能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以及金融发展等领域的带动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并且本文重点分析了经济带建设的经济带各省的收益,结合统计数据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沿线省市的经济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贸易增长达到20%;能源方面,油气运输管道ABCD线路的建设与投产,对于中国的西气东输战略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功为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各省成为中国晋升超级大国的关键口;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加强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各大线路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运载能力,近三年沿线省市的货物运载能力以及周转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节省了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对于省市的贸易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随后本文通过对中亚五国的发展需求以及中国经济带沿线的优势进行比较,发现中亚国家总体上在农业发展、工业化进程、能源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吸引外资能力等四个方面具有很强烈的需求,尽管需求程度有所侧重,但中亚五国正处发展中甚至有的国家仍为落后国家,均迫切渴望多领域的协助与合作。而中国经济带各省等地在农业技术和产品产量、工业生产技术以及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与中亚国家的需求相匹配。加之,中国近年来对于中亚国家能源开采、运输管道建设的援助和中国对于中亚国家的资金援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工程的援助,进行了很好地优势互补与经济援助。中亚各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看好经济带的建设,对于与中国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厚望,并且多次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多领域合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