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顺则通”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调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丰富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脾胃病科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予“顺则通”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周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瑞波特l0mg)治疗,每日1次,1次2片,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表、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评分表、尼平消化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short form,NDI-SF)简表,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总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评价两组远期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评分、NDI-SF各区域得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评分、NDI-SF各区域得分及总评分降低程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DI-SF各区域评分比较,在日常活动、饮食饮水、工作学习、知识控制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紧张区域、NDI-SF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86.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总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内及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顺则通”理论指导下的推拿疗法效果更佳,且远期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