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思路。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参与目的和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旨在认识目前乌鲁木齐部分高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主体、内容、方法、结果的现状;运用元评价的理念、原则、方法,建立合适自己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从而得出以下方面结论:1、乌鲁木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理念上有所转变,评价的思路上不断在改进,但评价方法和手段缺乏实践的引领性指导,构建合理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包括:各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体育学习评价的重点内容;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效结合;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2、以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的元评价的要求,在建立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模式上,要明确目的和对象;要坚持正确的课程评价的方向性原则,评价的原理要正确、合理科学性;按照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对原有评价过程中的环节、要素、方法进行有效性地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保证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确保体育课程质量的提高。3、通过对高校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设想,主要目的是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工作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力求发现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灵活加以运用,从而实现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4、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元评价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要素,建立相应的元评价监控体系,以保证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顺利进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议:1、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体育课程项目设置,要以体育课程发展性为目的,多种手段方法遴选合适的运动项目作为课程项目,并要了解学生时代性体育兴趣,了解学校体育课程项目的接受欢迎程度,要以学生为本,促进体育课程评价目标的完成。2、在评价体系构建上,必须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于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要研究切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式,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评价内容多层次,评价方法多方位综合评价的体系。3、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学习元评价机制,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检验的角度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做好保障、监督、反馈、改进往复循环的校正工作,使评价真正做到价值实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