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旅游要与历史人文相融合,使上海的传统特色、地域文化成为都市的特色资源,才能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部分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名胜古迹集中在历史街区中,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风貌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掌握了旅游资源类型、品质、空间分布、建筑、文化和环境六方面的特征。12个风貌区共220个资源单体,密度为8.16个/平方公里。五级资源占13.64%,四级资源占33.64%,三级资源占36.36%,优良级资源合计占83.64%,开发潜力较大。旅游资源共27种基本类型,除观光游憩河段外均为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共84个,所占比例最大。本文运用城市文化资本论和有机更新理论的相关观点,结合费城历史城区复兴的经验和澳门历史文化城区修复的经验,明确了上海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原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和分类开发原则。选取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密度、基本类型数量、优良级数量、优良级比例、保护建筑数量等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风貌区所得的综合评估指标值来划分旅游开发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风貌区有: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普通优先级的风貌区是: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优先级低的风貌区有: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现状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结果,确定了休闲游览、游憩商业和历史居住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最后针对开发中的文化意识、公众参与的程度、步行系统的建立、文物古迹的利用方式、自助游线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性开发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