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共生菌是一类与昆虫共同进化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代谢产物多样性。昆虫肠道菌是昆虫共生菌中的一种,目前已有的报道证实昆虫肠道菌是微生物新种及新型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宝库。本文以蜻蜓目中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肠道真菌和黄蜻(Pantala flavescens)肠道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培养方法、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测试等手段,对红蜻肠道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分析技术,从红蜻肠道真菌Phoma sp.QTH17及黄蜻肠道真菌Trichoderma sp.QTYC44的抗菌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确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结构。结果分述如下:1、利用可培养方法对红蜻肠道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42株肠道真菌,利用真菌内转录区测序(ITS)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2株肠道真菌隶属于4大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Arthoniomycetes)、接合菌亚门(Zygomycot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的5个不同的纲,13个不同的属。在属的水平上:篮状菌属(21.43%),黄曲霉属(19.05%),青霉属(7.14%),子囊菌属(2.38%);木霉属(19.05%),3株弯孢属(7.14%),镰刀菌属(2.38%),平脐蠕孢菌属(2.38%),节菱孢霉菌属(2.38%),枝孢霉属(2.38%);毛霉属(7.14%),根毛霉属(2.38%);链格孢属(4.76%);茎点霉属(2.38%)。2、测试了红蜻肠道真菌对球孢白僵菌的拮抗活性,发现部分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Trichoderma virens QTY2和Trichoderma sp.QTH36对球孢白僵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8.9 mm和74.1 mm,进一步发现QTH36的PKS和NRPS基因产物可能在抗菌活性中起作用;Bipolaris sp.QTH21、Talaromyces pinophilus QTH28、Talaromyces sp.QTH38对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有中等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32 mm、25.47 mm和23.94 mm。进一步测试了红蜻肠道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株真菌萃取物(Aspergillus sp.QTH15、Arthrinium sp.QTY15、Phoma sp.QTH17、Bipolaris sp.QTH21)对四联球菌有中等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3、10.5、10.8、9.2 mm,比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的抑菌活性(16.5 mm)弱;2株真菌萃取物(Phoma sp.QTH17、Bipolaris sp.QTH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也中等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7和8.2 mm,比阳性对照的抑菌活性(12.3 mm)稍弱。3、从红蜻肠道真菌Phoma sp.QTH17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麦角甾醇(1),3-Chlorogentisyl alcohol(2),Epoxydon(3),Epoxydon6-methylsalicylate ester(4),甘露醇(5)。在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9mm,与阳性对照(左氧氟沙星)活性相当,抑菌圈直径为21.5 mm;化合物3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14和12.5 mm;化合物2和4分别对四联球菌和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和11 mm。4、黄蜻肠道菌Trichoderma sp.QYTC44对植物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离体活性测试结果表明Trichoderma sp.QTYC44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达到94.3%,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显示Trichoderma sp.QTYC44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高达72.58%。测试了不同培养时间Trichoderma sp.QTYC44发酵液的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该菌几丁质酶活较低,活性最高的第5 d时为0.1429 U/m L,几丁质酶可能不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来源。进一步从Trichoderma sp.QTYC44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4的化合物,鉴定了2个单体化合物palmitic acid(6)和uracil(7),另外2个单体化合物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蜻蜓肠道共生菌作为一类研究较少的特境微生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资源库,这类特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