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用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并与西药奥美拉唑随机对照,观察其对N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客观评价清热和胃法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研究方法选择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8周,治疗组采用中药协定方清热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 bid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受试者临床症状积分、耐信量表积分,观察不良反应,客观评估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20例: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愈显率60%;对照组20例:治愈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愈显率20%。两组总体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显率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治疗组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降低(P<0.1、P<0.05);对照组治疗后反酸、烧心、嗳气、口苦口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而胃脘闷胀、两胁胀满、胸闷胸痛及心烦易怒等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个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在反流、烧心,胃脘闷胀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嗳气、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胸闷胸痛、咽部异物感、心烦易怒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耐信量表(RDQ)积分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其症状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均能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反酸频率及程度、反流频率及程度、烧心程度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烧心频率、非心源性心痛频率及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论清热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清热和胃法治疗NERD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损害(Cerebral small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CSVCI)、腔隙综合症、步态平衡障碍、
测定了长白猪屠宰后13 h肌肉pH的下降速度、极限值、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及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后0~5 h长白猪肌肉pH下降速度较快。4℃和-20℃条件下,储藏时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用汽车保有量讯速增长,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随着尾气排放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尾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全球变
目的:评估盆底超声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基本资料,产后3月内进行会阴超声对膀胱颈,宫颈外口,肛管-直肠连
目的:观察芩夏清热祛风汤颗粒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新的思路;观察诱导痰上清液神经肽P物质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本方
目的:观察手三针(三间、中渚、后溪)配合颈夹脊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探讨手三针及颈夹脊穴的作用与机理,为其临床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相关在线旅游网站发布我国出境游报告。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稳步增长。上半年,出境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预计全年出境游
报纸
数据分析是质量管理活动(QC)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水平的数据分析对QC成果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是一个专业
波棱瓜子是葫芦科波棱瓜属植物波棱瓜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的干燥成熟种子,在藏医药中应用较为广泛;波棱瓜生长在海拔2300~3500m的山坡灌丛、林缘及路旁,主要分布在
研究目的:通过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中医相关病因问卷调查,并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资料收集,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相关中医病因,以及证型分布规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