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D油田为早期注聚开发,经过注入流体的长期冲刷,油藏内优势流动通道发育,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下滑,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因此,分析油藏流场,建立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方法,确定油藏各井间连通情况,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采收率对策,对油田实现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为分析LD油田井间连通性,建立了一套考虑静、动态影响参数的表征流场强度优势流场评价体系,并综合指标计算法、吸水产液图版法、示踪剂分析法、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技术等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以“对比”为基础的井组、单井高渗通道判别体系,共同确定LD油田内优势流动通道的发育情况,分析存在优势流动通道的井组区域为A10、A23、A35、A1、A7五个井组; (2)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根据前期流场强度评价和高渗通道识别结果,从治理平面矛盾及层间矛盾的角度提出提高采收率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验证。结合LD油田开发现状,提出采用水动力学解决两大矛盾,化学驱方法提高采收率:即治理平面矛盾,可以将目前井网转至排状或者五点井网;或以采液量稳定上升的方法调整注采结构;治理层间矛盾,可选用分层注水和顶部注气的方法。化学驱方法可选择泡沫驱和二元复合驱。提出油田开发策略:建议目前油田可优先考虑注采结构调整、分层精细注水、气水交替,2~5年内考虑井网重组、油井转注、部署新井;在油价允许的前提下,5年后可考虑二元复合驱、泡沫驱等化学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