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钴基催化剂在NaHCO3溶液中活化H2O2处理酸性橙7的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nton和类Fenton作为一种简单、绿色、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钻-碳酸氢根体系能够在偏碱性条件下活化H2O2产生活性自由基并降解多种废水有机污染物,可作为一种高效类Fenton催化剂使用。为克服均相钻离子难以回收和存在毒性的缺陷,本论文利用含氮官能团的键合作用进行了钻离子的负载化研究,发展了三种活性和稳定性均较佳的多相钻基催化剂,并分别从催化剂的表征、催化活性测定、中间活性物种的判定、中间降解产物的分析、催化剂稳定性与重复利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了一些创新性结论。1)以颗粒状活性炭为载体,以邻菲罗啉为氮源,在氮气气氛中热解制备了负载钻基催化剂(CoxOy-N/GAC)。钻催化剂主要以金属相存在,但暴露在空气中后表面的钻被氧化形成CoO薄膜。该催化剂对酸性橙7(A07)的降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效率,在20 min内降解率达到94.4%,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反应过程几乎没有钻离流失现象发生,这可能是钻与氮之间存在强烈相互作用所致。HO·自由基和O2·离子为主要的活性物种,在氧化过程中,A07被这些活性物种攻击,分解成1.2-萘醌和对羟基苯磺酸,1.2-萘醌被进一步的氧化成羟基化或者多羟基化的衍生物,并最终开环生成羧酸类物质。2)以壳聚糖为碳源和氮源,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负载钻基催化剂(Cts-CoxOy)。发现在900℃下煅烧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在20min内对酸性橙的降解率达到94.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到104m2/g,钻催化剂主要以零价钻存在,但表面金属钻也很容易被氧化成钻的氧化物。Cts-CoxOy催化剂的稳定性较佳,反应20 min后钻离子的溶出量仅为013 mg/L,XPS分析表明钻与氮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3)以纳米磁性Fe3O4为壳,包覆SiO2后再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得到负载钻催化齐F e 304@SiO2-NH2-Co。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磁力特性,很容易回收与重复使用。Fe304@SiO2-NH2-Co催化剂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常温下,40min内对50μM的酸性橙7的降解率能达到95%;催化剂同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应过程中钻溶出仅为008mg/L,三次重复使用过程中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文化意识指的是某个集体或个人、整个社会对档案这一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认识,简单来讲就是人们对档案文化的看法或认识。本文探讨了在档案网络化的趋势下,对网络的及时性、高效性、集中性、永久性和互动性如何进行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文化功能得以发挥,这些已经成为眼下的研究热点。我们必须立足日益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重新思考和探究档案文化的功能、内涵和档案文化意识
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系统容量以及减少发射功率。在TD-LTE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动态资源分配问题常建模为在非线性限制条件下求解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针对无约束条件迭代算法、速率自适应算法与边界自适应算法分配特点,分析了动态资源分配算法如何满足TD-LTE(
机会网络中,消息副本数越多,其成功投递的概率越大。首先根据网络历史信息来估计消息的副本数量,并证明网络中生存时间相同的消息的副本数服从正态分布,进而设计出基于消息副本数量的自适应缓存管理方案。仿真结果显示,此缓存管理方案在不增加网络负载率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消息成功投递率,降低网络平均时延。
本文简要介绍了油田特种车辆的类型与各自特点,对油田特车润滑系统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特车润滑系统维护与保养的相关措施,对油田特种车辆维护管理具有一定的
遥感影像配准是遥感影像融合与校正的基础,而控制点提取是遥感影像配准的关键。针对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配准时产生的控制点少且分布不均匀、正确匹配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动提取其控制点对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区域匹配策略,首先将参考影像与待配准影像的公共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对2幅影像中相同地理范围的小区域进行一致编号,接着建立影像的多尺度空间,对每一个尺度影像区域块采用Harris进行角点检测,用SIF
首先介绍MicroStation BASIC提供的控制MicroStation中对话框条目变量的函数,然后详细叙述函数中参数的获取方法。
规范明确规定对投入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必须对其进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距成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通过检测测距仪各项误差 ,得出测距仪最高可能达到的测距精度 ,使操作者在使用此测距仪的过程中明白对各项误差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充分发挥测距仪的精度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