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 Ces. et De Not.引起的苹果轮纹病是一种可同时危害苹果树枝干和果实的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各大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导致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其病菌的潜伏侵染特性,使其成为果实贮运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轮纹病菌的具体侵染过程不明,且缺乏快速稳定的病菌致病力评价体系,使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抗性材料的筛选、防治药剂筛选和药效评价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进而影响病害的防治研究和实践。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稳定、操作简便的菌株致病力评价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来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00株轮纹病菌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另外,初步明确了病菌分生孢子在果实上的侵染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致病力评价体系,为病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病性评价和药剂筛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离体两年生枝条、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为材料,用病菌菌饼对不同伤口类型的材料接种,通过比较病斑大小可以发现:枝条烫伤接种发病最迟且病斑最小;嫩梢针刺1针接种较叶痕接种发病严重;叶片上正面1针刺伤接种发病最快;果实去除果皮接种病斑扩展最迅速。进一步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稳定性,且结果与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一致。研究表明四种材料均可用于室内快速评价病菌的致病力,同时推荐采用离体叶片正面针刺1针作为接种方法的首选。2.明确了陕西省轮纹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将500株轮纹病菌分离株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发现全部供试菌株以及同一地区、同一地块的菌株均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中致病力类群所占比例最大,尚未发现这种分化现象与菌株地理来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将其中的200株分离株室内针刺接种离体叶片,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菌株间存在普遍的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中致病力类群占明显优势,尚未发现这种分化现象与地理来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初步明确了病菌在苹果果实上的侵染过程。用孢悬液人工接种果实,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分生孢子在接种后6 h开始萌发,接种后9 h芽管直接穿透皮孔细胞或从皮孔细胞间隙侵入;接种后30 d,果实表面可见明显的病斑,对接种后35 d的果实组织的半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病健交界处的病部、未见病斑的果皮及果肉组织中均有菌丝的存在,病菌菌丝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及细胞内;对接种后45 d的果实组织的半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子实体埋生于表皮下,果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解现象,病菌菌丝大量存在于病部果皮、果肉组织的细胞间隙及细胞内,且可以扩展至果核周围,菌丝在输导组织附近分布较为密集。4.通过对苹果轮纹病标本的采集、分离,从陕西、山西等地共得到菌株265株,同时对陕西省9个县枝干轮纹病的调查发现:各地均有轮纹病的发生,且发病情况各不相同,病株率从30-90%不等。通过对轮纹病致病性分化及侵染过程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病菌的致病性鉴定、抗性材料的筛选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病害的发病规律奠定基础,同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