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构传感信息融合的导航定位方法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凭借其体积小、速度快、隐蔽性好和生存能力强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等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导航技术是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基础,是无人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无人机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定位、避障、目标检测和路径规划等方面,本文针对无人机的定位算法和目标检测进行研究论述。  在室内等环境下,无人机无法使用GPS等定位方法,且受到无人机载重和功率的限制,传感器的使用有局限性。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惯导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和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称SLAM)都存在各自的有点与不足。通过融合INS与SLAM系统提出的复合定位方式成为室内定位的主流方法。本文设计一种基于核自适应滤波算法,融合惯性传感器与视觉传感器数据的无人机室内松耦合定位系统,提高无人机的室内定位精度。  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抓取目标以及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是提高无人机抓取与搬运效率的前提,准确的检测到不同物体的最优抓取框,是提高无人机抓取成功率的保障。传统的无人机抓取研究多事借助外部设备来获取无人机与目标间的位置与姿态信息,如使用运动捕捉系统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设计一种无人机抓取场景下的物体检测系统,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为无人机提供物体的种类与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控制无人机飞行到目标上空,使用RGB-D传感器获取目标的图像与深度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网络训练出最优抓取框,为无人机抓取提供信息。  本文对上述系统涉及的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讨论与分析,介绍系统的流程与关键步骤,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室内定位系统能够提升无人机的定位精度,抓取场景下的物体检测系统能够提供目标的种类、位置与最优抓取框。
其他文献
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一种群体智能算法,利用群体的优势为寻找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研究和掌握其特性与规律,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重要意义的课题,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对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电网电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前预测出未来电压质量的趋势,对预测结果不满足要求的监测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电压故障的产生,对保证用户安全用电和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对于电压质量分析管理系统的研究还停留在电压合格率数据的初步统计和简单报
肺癌是当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疾病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关键。CT扫描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肺癌在CT图像中是
在连铸过程中,从结晶器出来带有很长液心的铸坯要经过二次冷却区二次喷水冷却之后才能完全凝固。这一冷却过程当中,喷水冷却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铸坯的质量,所以合理控制连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