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教育的对象,所以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人。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指引着教育的方向,激励着人的自我完善。教育目的的人性假设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彰显人的意义,教育目的才能实现其价值,否则,教育目的就成了抽象的东西。 纵观中西方传统教育目的的人性假设,如圣人、君子、智慧人、宗教人、理性人、自然人等,这些人性假设的共同取向是人的抽象化。导致“抽象的人”的思维方式层面的原因是以先验本体论思维方式来思考人,其本身所带有的先验化、物种化、两极化、预成性等特征必然会导致人的抽象化。 要想转变这种预成的、绝对的、单一的人性假设,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实践本体论思维方式重视人的现实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用实践本体论思维方式来看人,人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自身的产物,而不是一经确定永久不变的。 “现实的人”是用实践本体论思维方式所看待的人,他是有需要的、具体的、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只有把“现实的人”作为现代教育目的的人性假设,教育目的才能彰显人的意义,实现其价值。不管是教育目的的建构还是变革均需考虑思维方式及人性假设。教育目的的人性假设转向研究对当代中国教育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