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保险是预防林业风险的一项重要保障机制,有利于改善森林资源管护的薄弱现状,增强林业抗御灾害的能力。森林保险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组织管理、经营粗放、许多层次的问题等也待于解决。我国新一轮的森林保险试点工作,结合林业发展的特点与我国国情等特点,对森林保险给与财政上的保费补贴措施,来积极推动森林保险的实施。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分布在湖南省资兴市9个乡镇、2个瑶族乡、2个街道;平江县17个镇、12乡的169户不同林业经营者的森林保险认知、森林经营情况、森林保险的效益、林业补贴的作用、森林保险影响因素等方面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基于林业补贴政策的森林保险制度的实施绩效。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森林保险制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建立基于林业补贴政策的森林保险制度实施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林业补贴政策的森林保险制度绩效评价模型,并通过资兴市、平江县的森林保险政策的实施情况,对该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1)林业经营者对森林保险认知与文化素质水平的关联度较高、获取森林保险知识的渠道主要以传统方式为主、林业补贴中的保费补贴对森林保险实施过程作用明显。 (2)林业补贴杠杆对森林保险的发展具有调整和实现各区域间森林保险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作用;林业补贴政策对森林保险主体收益、维持林区稳定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强化了林业投资主体以及相关人员的资产保护意识和管护森林资产的责任意识。 (3)资兴市、平江县的林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17.90%、14.20%、林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3.2%、14%、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业岗位机会增加率等指标要素表明森林保险的社会效益影响面较大。而对森林风险的意识的增强下,森林资源保护更加周到。 基于林业补贴政策的森林保险评价模型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种森林保险模式结合了我国林业发展的特点,适合我国林业目前发展情况的需要。其政策的综合效益明显。对森林保险各主体、林区的收入增长随着森林保险的发展经济效益增幅越大;对林区的稳定、森林保险赔偿提供了保障;森林生态整体效益扩大。而拓宽获取森林保险相关宣传渠道、提高林业经营者森林风险意识等能够随着森林保险的逐步推进得到提高,从而反过来促进森林保险的发展。使基于林业补贴政策的森林保险政策能够持续、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