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内标准基因检测方法国际协同验证及四种转基因棉花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障全球各国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针对转基因水稻检测方法中存在内标准基因检测方法不统一、转基因棉花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开展了相关针对性研究。1.适合转基因水稻定性定量PCR检测的内标准基因的国际协同验证:根据我们已经建立的水稻内标准基因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定性定量PCR检测体系,优化定性定量PCR引物、探针浓度、序列和荧光标记位点,建立了稳定高效的SPS定性和定量PCR检测系统,并组织开展了在国际间实验室内标准基因检测方法的验证,该国际协同实验邀请国内外7个国家12个实验室分别对水稻内标准基因SP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PS基因符合转基因产品检测需要的内标准基因的三个特征,即种间特异性,种内非特异性和恒定的低拷贝数。协同实验验证SPS定性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能够到达0.1%。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和定量下限至少为23个拷贝,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效率和线性相关系数。采用SPS定量PCR方法对8个水稻盲样分析的偏差在5.22%到26.52%之间。因此说明SPS适合作为水稻的内标准基因,适合用于对转基因水稻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PCR检测。2.根据我国已经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棉花Mon15985的5’端旁侧序列和正在批准商业化中的转基因棉花Mon88913的3’端旁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定性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引物探针浓度,PCR检测体系,建立了转基因棉花Mon15985和Mon88913的品系特异性定性和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证明了这两种转基因棉花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度达到0.05%,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约10和17个拷贝。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实验室内部组织了5人的协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转基因棉花的品系特异性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高PCR扩增效率,高线性相关系数的特点。并且对5个浓度梯度的转基因棉花混合样品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其实际结果的偏差在25%范围内。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转基因棉花品系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完全适用于这两种转基因棉花及其衍生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另外,我们根据已报道的两种转基因棉花Mon1445和Mon531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Mon15985和Mon88913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建立四种转基因棉花(Mon88913,Mon15985,Mon1445和Mon531)复合品系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该复合定性PCR检测方法在转基因棉花检测中具有高特异性和低的检测下限(0.1%)等优点,提高了转基因棉花定性检测方法的效率。这些对于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为各行各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模式,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遇。商务英语专业应抓住此契机,顺应时代的发展,升级教学模
含氟聚丙烯酸酯除具备丙烯酸酯聚合物本身的成膜性好、网络结构疏松特点外,还表现出了氟聚合物的特点,有较低的表面能,疏水、疏油、耐腐蚀、耐热、抗氧化性等性能。文中介绍
刑事简易程序设立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对诉讼效率的追求,最根本原因是诉讼主体利益衡量的结果。它是国家对社会正义的一种追求和分配,是刑事诉讼司法者对个案正义的追求,对社
<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迸发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路上已深刻地领会到了这一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正是科技创新引导服务模式的变革,促成了服务
用改性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阻燃尼龙6。利用改性MCA在与PA6复合过程中可熔融、软化、变形的特性,实现阻燃剂在树脂中的超细均匀分散;研究了改性MCA的凝聚相阻燃增效机理。
金属切削毛刺是切削加工中产生的常见现象,它的形成与变化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毛刺形成机理及
在新一代GPS标准框架体系中,表面形貌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表面形貌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残留在表面的微观几何形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零件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随着制造
花式跳绳现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大众化的运动。花式跳绳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运动,同时也锻炼到了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再者花式跳绳可以作为一
毒已涉及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毒"学理论已成为中医药理论的一大特色。其涵义从最初的毒草发展到药物,药物偏性,到药物的毒副作用;从病因,病名到病证病机,已经发生了很大
针对某微型气路单向阀安装使用后出现密封性失效的故障现象,进行了故障定位、机理分析、改进措施、试验验证。分析认为,该故障的发生主要是因阀芯与阀套间隙较大,在反复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