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吴简文字是三国时期汉字的典型代表,正处在汉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吴简文字隶书楷化,楷书得以长足发展,汉字字形大为改变、篆隶草行楷多体兼备、字体结构大大调整,其中俗体字、异写字特别突出,代表中古汉字发展中十分典型的环节。本文以三国吴简文字为对象,从纯文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是在完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本研究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综述了三国吴简的特质及其意义以及学界对三国吴简所进行的研究,概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构拟了研究的思路方法,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着重从字量、字频、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与生僻字等方面对三国吴简文字的用字情况进行了测查。第三章从类型统计、构形方式以及新增字结构类型例说等三个方面对三国吴简文字进行了调查,比较全面的描写了三国吴简文字结构类型的动态演变。第四章从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继承与流传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梳理了三国吴简文字对古文形体的历史继承,考察了三国吴简文字的历史承用字量以及其流传情况。第五章从简化、繁化、讹变、讹混、类化、异化、糅合、行草书楷化、移位、替换等十个方面来考察三国吴简文字的部件演变,较为深入的探析了隶楷阶段汉字部件的演变规律。第六章从微观的角度对三国吴简文字的笔画进行了探究,揭示了三国吴简文字在笔形、笔画组合与笔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揭示了三国吴简文字笔画数量的变化与其使用频次及其自身繁简程度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三国吴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简化程度。第七章从异写字、异构字以及异写与异构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三国吴简文字异写与异构的演化规律。第八章重点考察三国吴简文字中的未释字和误释字,囿于篇幅,选释了吴简中的一些古文字和一些俗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