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作为社会群落的单元,其社会、经济变迁总是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然而快速的城市化正吞噬着村落的原有风貌,村落中的传统建筑、空间格局、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等正在以极大的速度被愚昧而专横的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的看着他们渐渐远去……为了以“动态”、“活”的方式保护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必须让非典型传统村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空间和机能的需求,因为非典型传统村落的发展是建立在适应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的村民的生活需求的,对其采用传统的静态保护和发展措施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在此居住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村落的部分形式与功能进行更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本论文立足与适应现代生活的人居环境角度对元阳遗产区内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试图了解在现代化生活方式影响下的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及建筑对元阳遗产区当地的环境、居民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改变。本论文首先从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出发,对元阳遗产区内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人的需求与交往、空间增长模式、民居建筑文化、管理体制等五大系统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完整地剖析和梳理;其次结合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分析了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异化的特点,即传承与变异、渐变和突变,进而对其异化的机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接着从自然生态环境、人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空间发展机制、全局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村落良性发展机制;最后以洞浦、勐品和麻栗寨村为例,对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