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中国,胃癌占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每年约16万人死于胃癌,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是多阶段性、多基因参与、多种转录因子调控的过程,涉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细胞异常的增殖、粘附、运动、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生成等多步骤完成的分子生物学变化的过程。浸润、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胃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Ets-1转录调节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在的GC的发生、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有关Ets-1、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及他们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目前报道很少。,为进一步阐明胃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寻找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观察了70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2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Ets-1、MMP-9蛋白的表达和MVD检测情况,探讨联合检测上述3指标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意义,为有效地防治胃癌的浸润、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70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2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Ets-1,MMP-9蛋白的表达及MVD进行检测。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chi-square);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准a=0.05。结果1.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13/28)、57.5%(23/40)和87.1%(61/70);癌组织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11/28)、60%(24/40)和70%(49/70);癌组织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MVD值分别为11.29±1.08、12.98±1.62和30.16±3.92;癌组织MVD值与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4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8%(46/48),而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0%(15/22),两组间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40/48),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9%(9/22),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侵及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的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30%(7/12)、88.90%(24/27)和96.8%(30/31);侵及粘膜的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及肌层的胃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侵及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的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5.0%(3/12)、66.7%(18/27)和90.3%(28/31);MMP-9蛋白阳性率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侵及粘膜、肌层和浆膜的胃癌组织中MVD分别为25.79±2.95、29.92±2.93、32.05±3.66,三组中MVD值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Ets-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且在早期(Ⅰ、Ⅱ期)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中晚期(Ⅲ、Ⅳ期),表明二者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胃癌组织中Ets-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浸润深度的加深逐渐增高,在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提示二者与胃癌浸润、转移有关。2.Ets-1和MMP-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Ets-1蛋白阳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MMP-9蛋白的表达与其相关。3.Ets-1和MMP-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MVD在二者阳性表达胃癌组高于阴性组,提示Ets-1可能上调MMP-9的表达,促进胃癌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