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设计研究——以大华·1935工业厂房改造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不断更新,许多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废旧工业厂房的驻地已经成为城市的黄金地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化的加快、宏观经济的调控,导致纺织、机械及重污染企业等相关行业纷纷调整、合并、转产或改建、搬迁。由此留下大量的使用率低、占地面积大的废弃或者闲置的厂房、仓库。过去人们对于废旧厂房大都采取拆重建的方针政策,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从节能和经济的角度讲,建筑垃圾一方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提高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废旧工业厂房的拆除更多的是对一段历史、一段文化的破坏。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追求之外,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历史情怀的追溯和怀念,使得废旧工业厂房建筑成为一种“精神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废旧工业厂房的可持续性利用改造是旧工业厂房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从废旧工业厂房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价值因素因素,以及国内外关于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相关实例,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内外关于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改造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的实例和调研对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指导思想、创作理念、改造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目前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存在的问题对厂房自身、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外立面以及节能改造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最后,以大华·1935为例进行废旧工业厂房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应用研究分析。对以后废旧工业厂房的可持续性利用改造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结果表明,旧工业厂房的可持续性利用改造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工程,需要建立在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意识以及对建筑保护重要性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把可持续性利用改造同周边环境相结合,从建筑自身以及周边环境对旧厂房进行可持续性利用改造,同时,建立和完善可持续性利用改造的相关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公众和市场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山西省作为文化大省,“三晋文明”远播海内外,这里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以及各类民间信仰在此地蓬勃发展,各地兴建各类祠观寺庙,数量巨大,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随着朝代更替,战火
步行活动一向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当步行空间逐渐被机动交通所侵占,人文主义逐渐抬头,建设完善的步行体系则迫在眉睫。寒地城市由于其气候的特殊性,寒地城市居民
楼面花园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巴比伦(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的空中花园。虽然今日已无法目睹它美丽绝伦的芳容,但它仍能挤身于世界七大奇
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括及分析,从关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对泾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加以调查分析。文中从泾河下游流域的聚落人居环境入手,对所涵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与道路网络格局决定着城市的形态与结构,城市环境的好坏与其形态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城市交通与道路环境已成为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充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于是休闲大众化和多样化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现代的闲暇行为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基于自然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即将同场地所在自然景观的关系作为整个建筑设计出发点的研究。 绪论部分从当代建筑设计新的发展状况出发,提出论文研究的内
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成果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城市规划实施政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得到很好
本文从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对大学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理论的建立是基于教育哲学、社会学以及建筑专业理论之上的。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大学形态的类型和价值取向,以
学位
考察近、现代的工业或建筑设计案例,我们发现:由于设计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作品往往会体现出或强或弱的历史因素。因此,从历史上设计流派演化以及各自间渊源关系的角度考察工业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