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运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及随访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调肝运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2.总结出方便、价廉、疗效确凿,便于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1)采用随机对照法,所有病例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治疗组服用调肝运脾方,对照组服用得舒特,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8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D-IBS症状、体征变化,并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病情变化,其中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4例因失访而脱落,实际参与统计的共有9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组患者服用调肝运脾方,本方为导师的经验方,其组成为: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陈皮6克、炒党参15克、茯苓12克、炮姜5克、肉豆蔻5克、川黄连3克、煨木香10克、木瓜15克、炒建曲15克。上述药物,每日1剂,分两次煎服,每次250ml。对照组给予西药得舒特(匹维溴铵:苏威制药公司)口服,每次50毫克,每日三次。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以连续用药4周为一疗程。   (3)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三大常规化验、肝功能(ALT)、肾功能(BUN、Scr)、心电图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等)。   (4)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及6个月时的临床综合疗效。   (5)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治疗组49例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愈显率55.1%,总有效率91.8%。对照组46例中,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愈显率28.3%,总有效率71.7%。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1)。   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治疗组改善大便次数、肠鸣、粘液便等症状与对照组疗效相当;改善腹痛、大便性状和排便不尽感等症状优于对照组。   4.调肝运脾法治疗后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得舒特对照组,且治疗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优于得舒特对照组。   5.在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本临床研究及随访观察表明,调肝运脾法能有效消除或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治疗后服用调肝运脾方的患者的复发率远小于服用得舒特的患者,且远期疗效好于得舒特对照组,长期使用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TNF-α、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督脉穴对脑梗死起到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对SD大鼠进行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造
目的: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根据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