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天津、河北的未来发展定位,核心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成为京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推出了五大类共40个平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省内11个地市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搭建承接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河北省的五大类承接平台建设成为了焦点话题。本文以搭建京津产业转移平台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承接平台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平台发展带动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产业平台具有相互独立性、互相联系性、动态平衡性、开放包容性和综合社会性。其功能主要在于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政策有效实施、融合区域相关产业等方面。本文对平台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有利因素:政策导向、市场作用机制、河北省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交通运输便利;不利因素:转出地、承接地和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的产业粘性、市场竞争压力等。针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五大类平台进行具体分析,以每一类平台中的典型案例为抓手,通过分析其发展的背景、进展与前景、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特点等,对发展过程中五大类平台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为制度保障不健全、载体设施不完备、产业特色不突出以及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四个方面。在最后一部分,借鉴新加坡区域产业园建设中对于发展阶段划分、平台分类的相互协调与区域特色凸显、具体操作经验等,对河北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提供实质性的借鉴经验和发展思路。针对前文分析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应当汲取的经验,从制度环境、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和突破资源瓶颈四个方面,为河北省承接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