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天津、河北的未来发展定位,核心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成为京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推出了五大类共40个平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省内11个地市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搭建承接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河北省的五大类承接平台建设成为了焦点话题。本文以搭建京津产业转移平台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承接平台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平台发展带动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产业平台具有相互独立性、互相联系性、动态平衡性、开放包容性和综合社会性。其功能主要在于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政策有效实施、融合区域相关产业等方面。本文对平台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有利因素:政策导向、市场作用机制、河北省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交通运输便利;不利因素:转出地、承接地和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的产业粘性、市场竞争压力等。针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五大类平台进行具体分析,以每一类平台中的典型案例为抓手,通过分析其发展的背景、进展与前景、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特点等,对发展过程中五大类平台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为制度保障不健全、载体设施不完备、产业特色不突出以及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四个方面。在最后一部分,借鉴新加坡区域产业园建设中对于发展阶段划分、平台分类的相互协调与区域特色凸显、具体操作经验等,对河北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提供实质性的借鉴经验和发展思路。针对前文分析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应当汲取的经验,从制度环境、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和突破资源瓶颈四个方面,为河北省承接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现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分工格局下参与其中的新兴经济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契机,但
文章首先指出了现实中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并不等同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并在物品理想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指的是理想类型中的集体物品,而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消费率仍然持续偏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这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