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4、烷烃类纯质及其二元混合物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冷技术,其所使用的混合工质组元中,R14是一种重要组元,并且研究发现在烷烃类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全氟烷烃能显著改善制冷剂的等温节流效应分布。R14及其他烷烃类混合物的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对于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的设计、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以前工作大量调研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完成了R14纯质、烷烃类纯质及其二元混合物的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工作如下:   1.R14、R50、R170、R290和R600a纯质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本文首先对R14、R50、R170、R290和R600a纯质进行了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获得了R14在0.1MPa、0.3Mpa、0.5MPa下,R50、R170、R290和R600a纯质在0.3MPa下不同热流密度时的池内核态沸腾传热实验数据,并分析了壁面过热度、系统压力和热流密度对纯工质池核沸腾换热的影响。随着热流密度和压力的增大,以上几种纯质的池核沸腾换热系数也增大;在同一压力下,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上述纯质的壁面过热度逐渐减小,池核沸腾换热系数则逐渐增大。并将实验结果与目前常用的纯工质池核沸腾换热关联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2.R14/R50、R14/R170、R14/R290和R14/R600a二元混合物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本文的核心工作是进行了R14分别与R50、R170、R290和R600a这四种物质组成的二元混合物的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研究,获得了这四种二元混合物在不同压力下、不同浓度配比和不同热流密度时的池内核态沸腾传热实验数据,并分析了浓度配比、热流密度、泡露点温差以及气液相浓度差对池核沸腾换热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现有的混合物池核沸腾换热关联式行进了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了分析。   3.可视化池内核态沸腾换热实验系统的设计搭建   本文的另一个工作是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池核沸腾换热实验系统,旨在对池核沸腾换热过程中的气泡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为彻底弄清沸腾换热机理做进一步的工作。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制冷系统、可视化实验测量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缕缕春风,广大教师都在关注新课改的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就以高中体育为例,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率和致盲率很高的眼科疾病,其隐匿性使早期诊断成为防治的关键。青光眼病因复杂,眼压异常升高是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发现眼压异常升高并伴有视野缺损及眼底视
脉冲管制冷机冷端无运动部件,具有结构简单、振动小、电磁干扰小等优点,因此在空间和军事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空间和军事等科技的发
图像分割是指把图像划分成一系列彼此互不重叠的均质区域。医学图像分割是图像分割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用计算机对人体组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可视化过程中一个
根据1980年~1987年在南海中部海盆进行地球物理调查获取的海山地形和地磁异常资料,运用虚源法,对南海东部海盆区域的9座海山作了磁性计算及对比.结果表明:(1)每座海山非均匀磁
大数据时代,数据蕴藏着无限说服力。尼尔森数据显示,1995年,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为0.6%,2014年其渗透率增长至39%。全球移动手机用户渗透率则从1995年的1%增长至2014年的73%。在
今年39岁的施喜超,自从六年前走上六师共青团农场配水员岗位的那一天就暗暗下决心,要当一名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合格配水员.在工作中,他虚心向同事、职工请教,每天深入连队逐渠
期刊
随着MEMS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发高效、持久的微能源系统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首要目标。基于碳氢燃料燃烧的微能源系统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的研究热
意大利服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共同承办第二届上海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CHIC上的“意大利时装博览会”展览活动于2016年3月16~18日期间进行。继第一届展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疗材料技术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医疗成本,特别是医用耗材,在医疗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我国医用耗材增长率每年都在25%以上。医用耗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