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的压力应对观及其当下意义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健康心理学领域中,压力与应对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人们的心理压力感不断增强,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严峻的形势需要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学者们开辟两条道路:一条是以客位研究视角分析中国人的应对;另一条是使用主位研究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构造适合本土文化的研究基础。客位研究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其成果不能充分描述对中国人应对产生影响的文化特质。所以,研究适合中国人的应对方式就必须要从本国文化入手。而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因此探索儒家应对方法是缓解中国人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儒家的应对观,就必须先了解作为应对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特质--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作为应对文化环境的儒家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项: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庸的和谐观、身心合一的身体观和以养心为主的养生观。在这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儒家文化塑造了鲜明的个人特质,表现在个人发展的内在超越性、自我建构的关系主义取向、应对主体的道德性以及应对主体建构的生活化。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所塑造的特质必然会影响应对观,形成儒家特色的应对方式。传统儒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应对思想,主要有压力的来源、应对压力的资源和具体的应对方法这三个方面。儒家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人道德的欠缺,如个人的心性修养不足、人伦动摇、个人的责任意识而产生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儒家把理想人格作为应对压力的基础,只要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就能达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状态。在面对具体的挫折困难时,传统儒家也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方法。儒家面对挫折和困苦的态度是坦然的,艰难困苦是成长必须经历的。所以,在挫折来临之时,个人要泰然处之,认识到挫折的积极面。当压力与困境超出个人能力时,仅凭个人的信念不能解决问题。基于此,儒家引入命的概念来缓解个人面临重大压力时的挫折感。此外,儒家还从个人的内在日常修养和外在行为这两方面来应对压力。内在的道德修养是由一系列具体方式---修身组成的,从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看,修身就是自我控制,通过调整个人的言行举止以防止其再次进入同样的压力情境。而外在的应对行为则是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通过学习和实践圣人之学,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以便更好的应对压力。传统儒家应对结果并没有局限在消除压力事件或情境,而是扩展到个人状态及个人与他人、自然的关系上。在个人层面,儒家应对结果强调个人身心性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方面,强调入和、天人合一。传统儒家应对结果并不如西方应对观一般追求消除压力、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而是强调在应对压力后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是健康身体基础上的身心性的统一,不仅如此,还要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儒家的应对结果不止停留在个人层面的健康,还注重万事万物的和谐。通过梳理儒家应对观的内容,其特点和实质就显而易见了。儒家应对观有四个突出的特点:应对方式的精神性与非精神性统一、应对主体的自我超越性、应对因素的道德性、应对目标的预防性。儒家应对在本质上就是充实、完善个人的日常生活,拥有积极的、能够获取人生真谛的生活方式就能够达致崇高的人生境界、就可以坦然地接受人生的压力与困境。建立一套抵御压力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就没有烦恼、没有压力,而是通过这样一套生活方式能够不断的体悟人生的完美与意义,遇到任何痛苦、困境都能够泰然处之,正确的看待和应对压力。最后,儒家应对观随着儒家思想内化进国人的深层思想观念,也影响着国人应对压力的认知和行为。通过梳理当今中国人应对的具体行为和特点,从而发现传统儒家应对观对当今国人应对方式的影响。儒家文化不仅塑造心理健康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影响心理健康主体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中国人的应对观体现着儒家智慧。儒家应对观中的自我控制,强调生命意义、压力认知与转化已然为国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北朝后期,以六镇鲜卑武装力量为基础建立了两个割据王朝:东魏和西魏,并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由于胡族习俗而产生的史料中所谓“等夷”的社会关系的存在,高氏和宇文氏的霸
文章瀑布沟水电站共装设6台600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系统中担负调峰、调频及事故备用功能,枯水期担负峰腰荷,丰水期主要担负基荷和部分腰荷,是四川电力系统中的骨干电站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多年以来,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区域经济差异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背景下,区域产业结构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体质及中医证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索二者相关性,为临床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原发性痛经进行辨证论治,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以期提高临床疗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构建培养审美能力、富有人文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素养、课内外两翼齐飞的高中语文课程。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李希光一1995年冬天,在结束对《华盛顿邮报》半年的工作访问之前,我根据对这家及其它主要西方媒体的统计分析和访谈,撰写了一篇题为
眼睛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器官,也是人脸最显著的特征。对眼睛及其运动的研究是了解人类视觉机制、理解人的情感和行为以及基于眼动的人机交互等问题的关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现代远
<正>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美军对新世纪军事战略、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作战方式进行全面试验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战争。以理性的思维审视这场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把
木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她易装改服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对中国文学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历经千余年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每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