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诗派第一代诗人由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肯尼思·科克(Kenneth Koch)、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和巴巴拉·盖斯特(Barbara Guest)组成。奥哈拉(1926-1966)不仅是纽约派诗人的核心人物,也是二战后纽约艺术圈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以全新的创作手法与理念著名。阿什贝利(1927-)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奖等多项文学大奖。然而纽约派诗歌自其诞生一直争议不断,其碎片化的结构、复杂的意象和实验性的诗歌形式给读者留下晦涩难懂的印象,似乎也未引起国内外评论家和学者足够的重视。但纽约派诗歌的迅猛发展,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垮掉派诗歌等共同影响了美国先锋艺术的发展,对现代诗歌与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盛行于纽约地区,它的出现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繁荣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纽约取代巴黎成为新的世界艺术中心。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主张彻底地摆脱传统美学观和艺术观,追求自发的、任意的个人表现,认为艺术家应当服从于自然而然的内心冲动,强调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纽约派诗人深受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手法和创作理念的影响,在生活中与画家来往密切并且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艺术创作赢得了更大的空间。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拼贴”、“并置”、“滴洒”和“去中心”的绘画手法和“自动创作”、“开放形式”和“以梦写实”的创作理念植根于纽约派诗人的诗作中。本文主要聚焦诗画合作、绘画手法和创作理念三方面,试图分析奥哈拉、阿什贝利的诗歌创作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手法的紧密联系。从抽象表现主义视角切入,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两位诗人作品中体现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美学观点和创作理念,挖掘其早期的创作过程与风格的形成,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和欣赏奥哈拉和阿什贝利的诗歌。本文从跨艺术诗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纽约派诗人、诗作及其创作理念,具体论证奥哈拉和阿什贝利作为纽约派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理念深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诗作与绘画的创作密切联系,进而探究纽约派别具一格的诗风是如何形成的。以期更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观点,继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分别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纽约派诗歌以及奥哈拉和阿什贝利进行介绍,指出这一诗派的诗人与画家们的紧密联系。文献综述分别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奥哈拉和阿什贝利的研究,并指出当前国内对其研究的相对不足及论文篇章安排。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从纽约派诗人与画家的紧密合作出发,通过诗人与画家合作的诗歌、画作和书籍、接受的访谈、往来信件等,追寻诗人与画家在创作和生活中共荣共生的密切关系。第二章从纽约派诗作本身出发,着重分析诗人在其作品中运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创作技巧。纽约派诗人在自身创作诗歌时借鉴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技巧以冲破传统诗歌的局限。本章着重从抽象表现主义的碎片化、去中心以及无意识创作三方面出发来探讨奥哈拉与阿什贝利诗歌中采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技巧,具体绘画手法包括“拼贴”、“泼洒”、“并置”、“擦除”,以理解奥哈拉和阿什贝利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深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及其诗歌中强烈的表现意识。第三章分析纽约派诗人在创作中是如何体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美学观念,包括“自动写作”、“开放形式”和“以梦写实”。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创作观念影响纽约派诗人,为其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冲破传统诗歌的局限性。结语部分指出纽约派诗人在先锋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挖掘两位诗人与抽象表现主义的紧密联系,包括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友谊和艺术合作、作品中采用的技巧、共同创作理念和审美共识,两位诗人诗歌中再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美学观点,对第二代纽约派艺术家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