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排球比赛中,为了不使球落在本方场区的一切合法手段,均属于防守。2010年世锦赛上中国女排战绩不佳,这可能与中国女排所表现出来的防守技术应用效果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以中国女排在2010年世界锦标赛上所表现出来的防守技术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对中国女排在本次世锦赛上参加的所有场次比赛的防守技术应用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主要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接传垫球和拦网方而五个方面,通过对比中国与对手以及中国女排自身胜负局群的防守技术应用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接发球:中国女排总体接发球效果略好于对手,但在接对方飘球时效果最差,无攻过网的情况较多。第三轮时效果较差。周苏红接球效果最好,张娴发挥不稳定。中国女排采用的主要接发球方式为体侧垫球和低姿垫球。2、接扣球:中国女排整体接扣球到位率相对较低,失误率相对较高。在无人拦网时效果最好。张娴、李娟接扣球效果不理想。在接球方式上,中国女排使用击球点在身体侧面的技术较多,且在一攻时失误相对较多。3、接拦回球:中国队无接和失误的比例超过半数,失分情况比较严重,队员的接球效果普遍不稳定。前排进攻被拦后无攻、无接或失误所占比例较高。采用低姿垫球和正面双手垫球效果相对较好。4、接传垫球:中国女排落点在1、2、5号位时胜局群的接球效果差于负局群。张娴接球效果较理想,马蕴雯接球相对较多但效果不理想。在接球方式上中国女排主要采用正面双手垫球和正面双手传球,效果较理想。在胜局群,正面双手垫球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负局群。5、拦网:中国队整体拦网效果较好,但防一攻时打手出界偏多。胜局群拦死率高于负局群,打手出界比例也高于负局群。拦对方3号位进攻效果较好,拦快攻效果好于拦强攻,但防反阶段略差于一攻阶段。当对方进攻被拦住后一传到位率和防起能攻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防反阶段差于一攻阶段。张娴在防反阶段接球效果好于一攻阶段。在接球方式上,中国女排主要采用体侧垫球、侧倒垫起和正面双手传球,且效果较理想,正面双手垫球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但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