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鉴定了贵州省辣椒炭疽病菌的种类,建立了基于LAMP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研制出基于显色反应的快速选药试剂盒,筛选出高效新型的协同增效组合,旨在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鉴定了贵州省辣椒炭疽病菌的种类,并建立了基于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了从贵阳和遵义采集的病样,并通过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辣椒炭疽病菌,分别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鸡冠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和疑似新种的(Colletotrichum sp.)。基于LAMP技术,以辣椒炭疽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4条LAMP引物,通过对引物比例,反应时间,反应体系等条件的优化。辣椒炭疽病菌检测试剂盒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LAMP体系在最佳反应温度65℃条件下扩增60 min,辣椒炭疽病菌在指示剂钙黄绿素和羟基萘酚蓝的作用下,分别呈现绿色和蓝色,反应结果为阳性;而其它8株供试菌株和空白对照分别呈现橙黄色和紫色,均为阴性反应,无扩增条带出现,表明该LAMP检测引物特异性强,为辣椒炭疽病菌的检测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特异性好、可视化的检测方法。2.研制出辣椒炭疽病菌的快速选药试剂盒。根据辣椒病原菌对药剂敏感性呈正态分布的原理,建立贵州省辣椒炭疽病菌对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0710±0.0133)mg/L和(0.7641±0.1508)mg/L。以敏感基线为基准,应用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研制出辣椒炭疽病菌的快速选药试剂盒,分别由2%的溴甲酚紫溶液0.088 mg/L或0.175 mg/L或0.35 mg/L咪鲜胺及PDA培养基组成的试剂盒和由2%的溴甲酚紫溶液0.45 mg/L或0.9 mg/L或1.8 mg/L甲基硫菌灵及PDA培养基组成的试剂盒。结果显示:田间病原菌在0.35 mg/L咪鲜胺的试剂盒上显示黄色表明已经产生抗性,在0.088 mg/L咪鲜胺的试剂盒上显示橙红色则表明比较敏感;在1.8 mg/L甲基硫菌灵的试剂盒上显示黄色表明已经产生抗性,在0.45 mg/L甲基硫菌灵的试剂盒上显示橙红色则表明比较敏感。3.筛选出防控辣椒炭疽病菌的协同增效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7种常用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敏感性及其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7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咪鲜胺、双苯菌胺、唑胺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6 mg/L、0.49 mg/L、0.51 mg/L和0.68 mg/L;其次为丁香菌酯与吡唑醚菌酯,其EC50值分别为1.34 mg/L与1.38mg/L;而肟菌酯、唑菌酯、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EC50值分别12.01mg/L、13.42 mg/L和14.24 mg/L。协同作用显示: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以有效成分比1:1时,增效作用明显,其SR值为2.0611,EC50值为0.37 mg/L;而啶氧菌酯与咪鲜胺以有效成分比1:3时协同增效显著,其SR值为1.7234,EC50值为0.0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