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住宅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建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在加快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如何正确面对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为重要。反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对城市住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站在历史角度展开对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的研究,而这段时期正是住房由国家投资建设转向房地产开发模式的萌芽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的确立了一套以公房为主、以计划方式运作的城市住宅体系,它的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许多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到这种住宅体系形成的时代去寻找答案。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住宅在197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论述,力图对“这种产生于计划体制下的城市住宅体系是怎样的?”以及“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进行解答。按照“社会——城市——住宅”的顺序安排内容,并试图在最后引起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住宅特点形成原因更广泛的思考。   第一、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社会背景部分,主要研究这一时期对住宅发展有影响的政治背景、经济政策、房改政策和城市化问题;第三、住宅建设部分,主要讲述这段时期与以往时期相比在住宅建设数量、建设标准、建设方式以及工业化施工方面的不同;第四部分、住宅设计部分,在单体层面介绍了住宅发展的情况,包括节约用地的设计、套型的演变以及标准化与多样化问题,由于这段时期内举办的历次住宅设计竞赛反映了上述住宅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住宅发展的一般现状,因此在论文中也作为重点介绍;第五部分、结语部分,是对这段时期城市住宅发展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此段时期城市住宅的研究来展望未来城市住宅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世博会将近160年的历史中,作为人类现代史缩影的世博会,记录着人类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要事件,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许多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对人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的,世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这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使人们乐观地相信技术可
住区中的肉菜市场在其具体的功能基础上,承载着或多或少的居民日常交往。居民在这里形成了一种日常生活交往模式,建构了一种人们紧密联系的社会网络。肉菜市场中的交往行为与
在全球性的消费文化背景下,消费与文化达成了合谋协定,也使得城市空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型的都市消费空间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消费主义延续和消费文化生存的新形式。上海“新天
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无数瑰丽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中体现的城市,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
办公建筑是我国公共建筑能耗主体和节能重点之一。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对于指导低能耗设计工作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性能模拟多基于简化模型和标准工况、且对于室内性能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物质同质化趋势的加速,城市建设受到全球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和深入,尤其是世界各地设计单位涉入国内建设,使外来思想更直接地渗透进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因此引发了商业地产开发的热潮。这个热潮得到了政府、市场和广大城市居民的支持。商业购物中心,作为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冲突,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面存在众多有损公共利益、无视公众需求的问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就是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建设用地的快速无序扩张、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等,土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瓶颈。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我国两大法定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