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是生物质能源工业发展的热点,但目前木质纤维素乙醇经济性较差,仍需围绕木质纤维素转化乙醇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本论文以过程强化的角度入手,开发绿色介质耦合汽爆新工艺,降低汽爆强度并减少酶解发酵抑制物;研究了微量酶预混合的限制性问题,开发周期振动预混合工艺;建立化学-生物法耦合的酶解新方法,利用芬顿试剂预酶解以降低用酶量;开发氮气周期脉动为核心的固态发酵乙醇工艺,以实现运动发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是生物质能源工业发展的热点,但目前木质纤维素乙醇经济性较差,仍需围绕木质纤维素转化乙醇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本论文以过程强化的角度入手,开发绿色介质耦合汽爆新工艺,降低汽爆强度并减少酶解发酵抑制物;研究了微量酶预混合的限制性问题,开发周期振动预混合工艺;建立化学-生物法耦合的酶解新方法,利用芬顿试剂预酶解以降低用酶量;开发氮气周期脉动为核心的固态发酵乙醇工艺,以实现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高强度乙醇固态发酵。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当前汽爆预处理中汽爆强度大、抑制物浓
其他文献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且富含芳香结构的可再生资源,有望替代有限的化石能源生产高附加值芳香产品。选择性断裂木质素芳香单元结构间的C-C/C-O键同时保留其芳香结构,是木质素转化利用的关键步骤。然而,目标C-C/C-O键键能较高,难于断裂,因此开发高效的无金属催化体系催化活性物质生成,降低木质素转化能垒,使木质素在温和的条件下转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化学稳定
酮连氮环化反应是制备2-吡唑啉衍生物的重要方法,其原子利用率可达100%。该反应现用催化剂(如草酸、单质碘等)存在着污染大、催化效率低及分离难等不足,开发绿色、高效催化剂对酮连氮环化制备2-吡唑啉衍生物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新型离子液体催化剂设计为核心,制备了 Lewis酸类离子液体、磺酸类离子液体和聚合离子液体三类催化剂,显著提升了酮连氮环化反应的效率。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酮连
含氨(NH3)气体分离对氨资源回收利用和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大意义。工业上常见的含氨气体处理方法是水洗法和酸洗法,存在二次污染、分离能耗高等问题。膜分离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能耗较低、占地面积小、操作过程简易等优势,应用于含氨气体分离前景较为广阔。到目前为止,NH3分离膜材料研究主要集中于聚合物膜,其中,嵌段聚合物膜NH3分离性能相对较好,但仍很难同时实现高NH3渗透性和高NH3分离选择性。离子液体用于
水中微污染物,包括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药品副产物等,会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生物催化纳滤膜集成了生物降解和纳滤分离功能,可高效去除水中微污染物,但是目前生物催化纳滤膜仍然存在催化效率低、长期使用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其性能,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生物催化纳滤膜中酶膜界面进行强化设计,优化酶在膜内的固定化强度和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揭示其处理微污染物过程中的催化、传质和膜污染机理,强
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一类有机微污染物(OMPs),包括药物、多环芳烃等,它们普遍分子量低于500 Da,具有毒性强和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纳滤(NF)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去除水中OMPs的技术。但在处理含OMPs的废水时,常用的商业NF膜由于与OMPs分子间存在很强的亲和性,会发生严重的膜污染,导致膜通量衰减,截留率下降。因此,调控膜分离过程中的界面作用是提升NF膜对OM
液液两相体系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业工程中,例如分散、混合、传质和反应等。转定子乳化器和转盘萃取塔(Rotating Disk Contactor,RDC)是两类化学工程领域常见的液液接触设备,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混合特性,广泛应用于石化工业、生物制药和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传统的实验测量由于受到设备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测量手段的制约,常常无法获取反应器内部流动、分散、混合或者传质过程的精细结构。近年来,计算流体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金属3D打印技术,通过对粉体逐点逐层激光扫描熔化并快速凝固来成型零部件,相比传统加工技术具有高自由度设计、精细精准成型、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目前,SLM在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等材料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其打印部件逐步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然而,在高激光反射率铝粉打印过程中,因大部分激光能量被反射而造成未熔化粉
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的溶解作为高分子科学和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药物传递、膜科学、塑料回收和微光刻等工业中应用广泛。在高分子溶液中存在高分子-溶剂、高分子-高分子等多种分子间/内相互作用。理解高分子的溶解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优化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条件,以获得特定的结构,进行得到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基于此,本论文首先以温敏性合成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和聚(N,
分子筛由于其独特的限域孔道结构、可接近的酸位点、良好的水热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催化等工业领域。分子筛中骨架铝原子的落位以及分子筛的限域孔道是影响分子筛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地研究分子筛骨架铝分布以及从微观层面揭示分子筛限域环境下的催化机制有利于加深对分子筛催化性质的理解,从而为定向调控分子筛的酸位点分布提供指导。本论文主要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从头算分子动
分子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固体酸催化剂,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对分子筛在包括合成和改性方面展开了大量深入研究。虽然目前对于分子筛的整体骨架类型、孔道结构、元素组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已经非常广泛并且也取得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结果,但是人们对分子筛局部酸中心结构、酸位点分布以及反应分子与活性位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理解仍缺乏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