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两首钢琴奏鸣曲教学与演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兹·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德奥音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仅仅在世31年,但他的作品一直引领着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方向,旋律的歌唱优美和抒情性的表达手法展现了他作品特殊的魅力。为后世诸多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源泉。舒伯特的钢琴演奏技巧虽不像贝多芬、李斯特等钢琴家那般精湛娴熟,但钢琴依然是他一生最钟爱的朋友,因此他创作出了众多体裁的钢琴音乐。如音乐瞬间、即兴曲一类的小型钢琴作品,和拥有大型曲式结构的钢琴奏鸣曲。在他二十多首钢琴奏鸣曲中,笔者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的两首作品做细致研究,分别是其1819年创作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和1825年创作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其中op120是他创作转变期的作品之一,此作品正逐步突破古典调性体系与和声的束缚,用歌曲般的流畅旋律、色彩斑斓的和声织体以及充满诗意的情绪刻画了作品的音乐形象。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朝气和诉说般的歌唱性旋律。而op42作为舒伯特在世期间出版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不仅具有四个乐章的庞大结构还运用了多声部的复调写作手法,同时在他所有奏鸣曲中这是唯一一部在乐章中采用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加之音乐中带有戏剧性冲突和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该作品被认为是作曲家创作成熟期的标志之一。文章以舒伯特不同时期的两首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创新之处及写作期望等,第二章讲述了舒伯特的生活与音乐创作,并着重为其钢琴奏鸣曲的数量和年份做分类整理。在对两首作品进行深刻剖析时,本文将从这两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其作品的结构形态、音乐发展等问题,并将两首作品的风格变化做比较,进一步探究其审美价值问题。最后,为了使演奏者能更好的诠释作品,在第五章笔者总结了两首作品的触键把握、音色控制和踏板运用等问题。希望本篇文章能为广大的音乐学习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使用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对纯棉或涤棉织物进行接枝工艺,再用自制驱蚊剂QW-2对接枝后的织物进行防蚊整理,研究了接枝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QW-2的组分比例、QW-2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建国60年来,我党始终重视发展党内民主,使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文在回顾建国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对党内民主的未来
<正>《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
以浮游藻类制成的生物吸附剂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液相起始pH、吸附剂用量Cm和不同吸附时间t等因素对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吸附前后藻类吸附剂进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
当前,在观念认同的依赖、现实利益的驱动、制度问题的促生和监督软化的助长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官本位意识得以惯性生存并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官本位意识侵蚀正确
中国歌剧诞生于上个世纪之初,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新文化"之风盛行,歌剧的产生受其影响,并且在"西学东渐"中不断地学习、借鉴西方歌剧创作的形
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上的反映。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有四种形成模式:现实基层矛盾在网络中的放大模式;网络公关公司不规
文章讨论了毕业设计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是探索、建立和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产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与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根本差异。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从肯定乡村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