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公民参与行为带来了重大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网络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世界上网民“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公民网络参与已经成为我国新型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更直接有效地参与我国公共治理。公民网络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因此,开展网络时代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特别是参与效能路径研究,对促进公民网络参与的规范化,提升网络参与的实效性,推进公共治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搜集和分析相关研究报告、案例、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效能提升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公民网络参与的内涵和公民网络参与的具体方式、政治效能、社会效能和自我效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以此为理论支撑深入分析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借鉴国外提升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效能提升的具体路径。当前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还存在公民网络参与的技能与水平欠佳、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回应消极、公民网络参与渠道不多、公民网络参与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需求的影响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普及率低和应用培训的欠缺、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回应力的束缚、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网络立法不规范、政府治理观念陈旧等。提升我国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效能,要重视公民理性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网络参与技能提升,逐步加强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建设;要提高政府回应效能和设立效能投诉中心,提高政府对互联网技术的反应和把控能力;要不断完善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管理系统和数据运用与处理能力,不断加强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要加强效能监察力度和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效能评估机制来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和机制建设;更重要的是对政府进行重新定位和完善治理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治理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