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噪声较强或者复杂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获得的原始地震记录信噪比经常无法满足勘探需求。研究表明,源端波束形成(beam-forming)技术,即相控震源系统(PAVS,Phased Array Vibrator System)通过激发定向地震波,明显改善地震记录信噪比,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及远距离的地下信息探测。但是, PAVS应用过程中,由于需要多台震源同时工作,搬运困难,工作量大;且由于震源间的非一致性,影响了PAVS的地震波定向精度,针对目标体的信噪比改善难以达到要求;同时,PAVS实验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仅能提高某一方向的信号质量,对于地下情况未知的勘探区域,需要多次PAVS实验,工作效率低,以上因素制约了PAVS的应用和推广。为解决源端地震波束形成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接收端地震波束形成方法-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TSBBRA,Time-domainSeismic Beam-forming Based on Receiver Array),提取来自勘探目标的定向地震波数据,达到改善接收数据质量的目的。TSBBRA方法能提取任意方向的地震波,且当方向参数与来自勘探目标的反射波方向一致时,能有效改善反射地震数据质量,以较低的成本,达到等同于源端地震波束形成的应用效果。本文围绕理论、方法、数值模拟、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和野外实验五个方面,展开对TSBBRA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理论方面,阐述了TSBBRA工作原理。从波束形成原理入手,理论推导了TSBBRA方法的地震波场强分布及方向因子,分析了合成地震波束的主要特性:主波束方向、主波束宽度、波束零点位置及波束副瓣,分析了影响地震波束特性的主要参数:震源数量、震源间距、地震波速度和延时参数,并研究了各参数对形成地震波束的影响。另外,从理论角度对比了源端地震波束形成与TSBBRA方法的异同,并分析了TSBBRA方法的优势。然后,方法方面,结合TSBBRA工作原理,提出了适于TSBBRA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数值模拟(NSTSBBSFD,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ime-domain Seismic Beam-forming Based on Staggered-mesh Finite Difference)。建立了单震源点的波动方程及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给出了其他限定因素,包括稳定条件、边界条件及震源函数。给出了TSBBRA方法地震波场数据合成方程,其中包括TSBBRA方法波场快照数据合成方程,TSBBRA方法单炮记录数据合成方程及TSBBRA方法方向特性数据合成方程。其次,数值模拟方面,研究了TSBBRA方法在典型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响应。根据TSBBRA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单个可控源和TSBBRA方法在均匀介质模型中的模拟结果,说明了TSBBRA方法能够实现地震波束定向。针对复杂介质条件下TSBBRA方法波束形态复杂问题,研究了TSBBRA方法在典型介质模型的地震响应,包括水平层介质模型和倾斜模型、背斜模型和向斜模型、高速体模型和低速体模型。结果给出了几种速度模型下TSBBRA方法合成的波场快照、方向特性图及单炮记录,通过与单个可控源对比,理论上证明了TSBBRA在复杂介质条件下应用的有效性,及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的可行性。提出角度域能量分布密度的概念,对地震波场进行角度域分解,分析了地震波场角度域能量分布,探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反射波主波束的方向变化。另外,对比不同速度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阐述了TSBBRA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勘探目标的应用方法。再次,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面,研究了倾斜矿区模型下,针对三个不同深度目标反射层位,实现了TSBBRA方法延时参数优化设计,论证了延时参数优化设计对进一步提高反射波数据质量的有效性。提出接收阵列内能量最强和能量分布密度均衡相结合的最优延时参数设计原则,并给出设计方法。利用单震源点数据合成具有方向性的TSBBRA数据,针对不同反射层位,分析了TSBBRA方法不同延时时间的反射波地震记录,通过绘制接收阵列内反射波能量随延时参数的变化曲线,获得适于不同目标层的最优延时参数。分析了TSBBRA方法最优延时参数时的地震波场,定量计算了针对不同反射层最优延时参数时的反射波主波束方向,并定量分析了延时参数优化设计对反射信号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改善。最后,野外实验方面,利用自主研发的电磁驱动式可控震源进行了TSBBRA方法野外实验。结果给出了相同勘探区域的单个可控源、TSBBRA方法不同延时时间的单炮记录和叠加剖面,对比单个可控源发现,合适延时参数下,TSBBRA方法提高了地震记录质量,增加了勘探深度,从实践角度证明了TSBBRA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论文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践角度说明了TSBBRA方法在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的重要意义。回顾围绕基于接收阵列的地震波束形成方法所做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理论研究,论证了TSBBRA方法在接收端实现地震波束定向的可行性,研究了地震波主波束特性,分析了影响主波束特性的参数;2)阐述了TSBBRA工作方法,并给出TSBBRA方法波场快照、单炮记录及方向特性数据的合成方法;3)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从简单到复杂6种典型速度模型TSBBRA方法地震数据,分析了不同模型地震数据的波场快照、单炮记录和方向特性数据,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勘探目标的TSBBRA应用方法;4)根据观测系统设计需要,针对倾斜矿区模型不同目标层位,对TSBBRA方法延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延时参数优化后接收阵列内地震波能量分布,及地震波场的角度域能量分布,定量分析了TSBBRA方法对目标层位反射信号信噪比的改善;5)完成了TSBBRA方法的野外试验,从实践上证明了TSBBRA方法实现地震波束定向、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的有效性。论文主要创新点:1)理论上证明了TSBBRA方法在接收端实现地震波束定向的可行性,分析了地震波束特性及影响因素;2)提出TSBBRA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模拟区域内方向性数据的形成,并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勘探目标的TSBBRA应用方法;3)提出利用地震波场方向特性图,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方向特性;4)提出了接收阵列内反射波能量最强与能量密度分布均衡相结合的选取原则,针对不同深度目标层位,进行了TSBBRA方法延时参数优化设计,并定量分析了延时参数优化设计对目标层反射信号信噪比的改善。
其他文献
裂区设计是农作物田间试验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试验设计,笔者发现人们在进行裂区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尤其是多重比较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重要的结果没有被总结出来,造成了损失。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急性肺栓塞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在慢性疾病卧床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达50%[1].长期抗凝治疗因其凝血功能长
以容量近乎无限的海水为冷热源,应用大型制冷&热泵系统,为沿海城市集中进行冷暖供应,可使城市夏天制冷、冬天供暖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此外,制冷&热泵系统还可与海
基于1980—2018年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逐分钟降雨数据,分别利用同频率分析法和Huff雨型分析法确定武汉主城区历时1440 min设计暴雨雨型,并采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软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Zielke手术治疗1例重度脊柱侧凸的护理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农连英(柳州545001)脊柱侧凸特别是伴有脊椎旋转畸形容易导致胸廓畸形,主要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和腹部发育,故须尽早手术治疗。1995年5月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2015年7月3日9时7分,新疆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快速反应,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协调各方力量,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国家电网公司对做好抗震救灾保电工作提出
目前古生产力的重建在各个大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在陆架区则相对起步较晚,考虑到近200年中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增加,本文着眼于黄海厌氧沉积区,将柱状沉积物归为断面A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