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阅读是高中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在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小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小说教学也一直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担,可以说,小说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小说《祝福》是1950年进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自此,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对《祝福》这样的文学经典,应该怎样解读?其核心教学价值与教学内容该怎样确定?在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中的实际面目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本论文通过搜集、整理不同时期对《祝福》的文本解读、研究论文百篇,以人教版、沪教版实验本(试编)、苏教版、北师大版4套高中语文教材和20个《祝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对《祝福》的文本解读、教学价值、教学内容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包括问题的提出的原因,研究的内容,研究采用的方法、研究设置的框架,研究的现状以及核心概念的解释。本章首先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尤其是鲁迅小说面临的困境提出问题,指出目前小说教学存在着小说知识僵化与学生普遍对鲁迅小说难以接近问题;进而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祝福》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确定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课例研究的方法,以期找到《祝福》有效的文本解读信息与确定的教学内容;接着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梳理《祝福》的现有研究成果,为《祝福》教学内容及教学价值的确定提供“文本解读”的基础。最后对论文的核心概念“文本解读”“教学价值”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分析《祝福》在4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为《祝福》教学内容及教学价值的确定建立“教材内容”的视角。本章从教材的单元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设计所体现的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四套教材中《祝福》一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经过比较研究,四套教材把主题与叙述作为《祝福》的教学价值与教学内容。第三章,分析典型课例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探讨其中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为《祝福》教学内容及教学价值的确定给予“教学经验”的辅助。根据研究,20个课例的教师都把理解《祝福》的主题作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并形成了“主题证明式”的主导教学模式。第四章,提出《祝福》教学价值的建议。鉴于目前文学研究者在主题理解上的争议、教材编撰者在主题理解上的僵化、课程实施者在主题教学上的非文学鉴赏化与模式化,笔者认为与其教对主题的阐释不如教获得主题理解的方法,也就是变教阐释为教读法。这样,《祝福》的教学价值就是掌握加深主题理解的读法。并对小说教学提出了增进课程理解、加速文本解读课程转化、关注学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