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风险情境下房地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楼层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地产市场中,商品房区别于所有其他大宗耐用品、零售品或服务产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完全的土地依附性,但是地震灾害却是对商品房这一特点的最大挑战。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人们极少考虑过地震等突发性风险事件对商品房的影响,而在这之后,人们的购房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房地产企业的产品策略、营销策略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纵观过去的研究,鲜有学者问津在地震等重大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后,感知风险等因素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决策选择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具体到对房地产这一特定行业的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更为匮乏。本研究以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下的房地产市场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地震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价值评估和再购与推荐意向影响的模型,发现地震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包括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感知价格等都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的再购和推荐意向。该研究发现系统阐述了地震感知风险在个体层面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其次,研究扩展这些结果,建立了地震感知风险与消费者信心之间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发现地震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信心的其中一个维度即经济发展信心产生了直接负向影响,对重建和房地产发展信心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对生活质量信心的负向影响是通过经济发展信心的中介作用间接实现的。同时,研究发现消费者信心各维度之间蕴含的相互关联,即重建和房地产发展信心对经济发展信心起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经济发展信心对生活质量信心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研究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实际交易数据的分析,考察地震感知风险对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的影响和对个体层面更微观具体表现的消费者楼层选择行为的影响,发现地震感知风险使消费者对低层、多层的物业类型更加青睐,同时使消费者在地震后更偏好选购高层建筑的低楼层。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具体包括:1.从影响房地产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关键要素的角度出发,引入了地震感知风险这个重要变量,通过考察该变量对消费者的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价格和再购和推荐意向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后悔心理变量在模型中的影响,诠释了消费者面临重大风险情境时的决策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扩展了风险感知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范畴。2.进一步挖掘了影响消费者信心的因素,探讨消费者地震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及其各构成维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对消费者信心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补充。3.分析了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在地震前后楼层选择的变化情况,并剖析了该特殊变化产生的背后机理、规律和过程,丰富了消费者行为和房地产定价理论方面的文献。同时,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为房地产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将来面对地震等类似的突发性风险情境时,快速洞察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并理解行为背后的机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参考。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03版课标”)和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高中生文学名著篇目以来,文学名著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毋庸置疑的组成部分。名著阅读学业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印度是有着雄心勃勃的大国抱负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正在崛起的大国。随着中、印国力增长、影响
公物制度是有关公物的设置、管理、维护及利用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公物的管理与利用是其核心,而公物作为政府给付行政的重要手段,保障公民对公物的利用是其制度的最终落脚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传播媒体的全面覆盖,广大受众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意识与欣赏水平的全面提升,影视艺术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发展的时代。本文从音乐思维的角
养老基金计划最初是企业所有者及工会等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养老基金本身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
婚内强奸作为一个全球性、历史性的问题存在已久,无论是中世纪欧洲教会法创设的“别居制度”还是我国维新时期的“废缠足,兴女学”似乎都是浮光掠影。但伴随着妇女权益保护开
论文关注一种新媒体环境中的新型学习形念——微型学习。论文首先阐述新媒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所引发的学习变革。本文中新媒体环境指向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所构成的数字媒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我国公安部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10万人左右,同时每年还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造成的财产损失达12亿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都面临重建经济的重任,迫切需要发展两国关系,但在当时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下,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到了美国的强力阻挠,日本当局采取了对美“一边倒”的外交
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工具,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美日、美韩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美国分别对这两个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