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共同体批判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以“市民社会”这个概念为基点,向前回溯发现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国家与市民社会处于原始的同一状态。随着人们理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慢慢打破了血缘、地缘等的限制,市民社会本身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领域和以个人为代表的私人领域。在早期,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影响,坚持理性主义国家观,直到莱茵报时期,他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从而开始反思黑格尔理性主义观念论的“国家”形式本身,通过对国家和法的分析,指出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从而将对国家和法的批判推向市民社会的内部,继而在考察市民社会发生分裂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从古至今的共同体形式,从历史批判的视域分析了这些共同体形式下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进而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指向“自由人的联合体”。通过对比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建构中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大基本范式,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深刻性,以之为指导,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交予我们的任务。
其他文献
报纸
在奈格里的思想中,主要是以马克思的《大纲》为重点,成为了奈格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对于奈格里的理论和意大利的工人自治运动都有很大的帮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主体性对抗性视角。奈格里探索了全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代下的思潮内容,以马克思、斯宾诺莎、福柯等人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深刻的极具穿透力的理论思考,重新构建了资本与力量之间的对抗性关系,试图重新建立革命主体。奈格里对革命主体性的重新思考充
学位
近年来高速公路闯杆逃费行为频发,其中特别是以跟车方式逃交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行为最为多见,而司法实务中对此类行为的认定一直存有争议。文章由多次跟车逃缴高速通行费的典型案例入手,对高速公路跟车逃杆行为的刑法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在介绍典型案件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中的争议焦点,并且围绕争议焦点展开深入的分析论述;首先阐述了高速公路跟车逃杆行为刑法评价的必要性,认定该行为应当用刑法进行规制;其次对财产权和财
学位
19世纪末期,欧洲大陆哲学呈现出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部分思想家们在阐发其理论体系时,以先验的原理、法则作为出发点,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理性演绎,从概念世界推衍出客观世界。这种论证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从“思维”中推导出“存在”。作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者,克尔凯郭尔认为,这种传统的哲学构思方式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距甚远,阐发回答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无能为力。克尔凯郭尔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反思
学位
报纸
交往是社会的范畴,是主体间的关系和活动,交往异化是属人的关系沦为属物的关系,交往异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学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传统理解,仅限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探讨,《穆勒评注》在同一时期的若干笔记中具有鲜明的亮点,其中的交往异化思想也是异化理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交往异化思想的提出使得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并最终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
学位
自由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话题,上至民族精神、政治民主与社会法制,下至个人权利、个人生活与个性发展,这些领域无一不与自由息息相关。它也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不可逃避的话题。约翰·穆勒是十九世纪西方自由主义鼎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论自由》亦被称为自由主义的“圣经”。马克思恰好与穆勒同处于一个时代,同时自由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分三个章节,首先对马克思与穆勒的自由思想的时代环境、思想
学位
报纸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为了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端,康德提出直观主体在先、让对象符合知识的理论,转变知识来源问题的研究方向。在先验感性论中,将时间作为先天纯直观形式纳入认识论范围内,并把牛顿对于时间绝对实在性的说法转变为经验性的实在性,时间必须依据感性主体而存在。在先验知性论中,康德把因果关系看作是知性范畴,时间也具有前后相继的链条式发展。通过先验想象力建立起的时间图型连接了感性和知性,经验
学位
理性和主体性问题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理性的分裂、主体的丧失,使人如何生存于世成为发人深省的问题。如何走出现代性困境成为现代西方各哲学流派关注的重心,而理性问题也就成为各流派理论建构中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此重建完整理性成为现代西方各哲学流派共同的渴求。虽然西方各哲学流派为走出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丰富的的思想资源并开启了现代性思考方式的新视界。但是,这些理性观因囿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带有乌托邦色彩,不能真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