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及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并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5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按Evans骨折分型:均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对其中15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平均年龄76.5岁,平均随访26个月,对另外35例行DHS内固定组:平均年龄72.1岁,平均随访2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良率(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经t检验P>0.05,说明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下地时间及优良率分别经t检验P﹤0.05,说明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下地时间、优良率均有统计学差异,DHS内固定组比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下地晚,优良率低,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X2检验P﹤0.05,说明DHS内固定组与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内固定组比置换组并发症发生多。75岁以上(含75岁)与75岁以下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经X~2检验P>0.05,优良率经t检验P>0.05,说明75岁以下与75岁以上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并发症发生率、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 DHS内固定组中,优良率经t检验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X2检验P<0.05,证明75岁以下与75岁以上在DHS内固定术后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势,使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方法之一。本组病例数略少,结果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局限,远期疗效比较、分析有待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金银花属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植物,金银花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平地、丘陵、山地均能生长。金银花的用途广泛,不仅药用价值
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种群结构研究可以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系统发育地位的研究积累形态学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东南太平洋的资源调查,本文通过形态学手段,结果表明,研
目的:研究髓腔内复合自体松质骨的复合异种骨管结合钢板固定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机分成两组,建立胫骨干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组行髓腔内复合
目的:探索初次生物型THA术后近期股骨假体周骨量丢失的规律;比较密盖息+钙尔奇D+阿法迪三和福善美+钙尔奇D+阿法迪三治疗方案对改善股骨假体周骨量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简单有效预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军民为粉碎日军空袭的战略意图、保卫城市安全而进行了英勇的防空斗争。如此大规模与长时间的防空实践,在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尚属首次。本文对抗战时期重庆
将机械振动施加于消失模型壳铸造ZL101A合金中,研究浇注温度对消失模型壳铸造ZL101A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加机械振动时,消失模型壳铸造ZL101A合金凝
针对Pagerank算法在Web结构挖掘中存在的需要大量迭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原始Pagerank值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降低了迭代次数.实验表明,在云计算环境下,新
目的前瞻性比较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和传统开放术式行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的效果,以评估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在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11月~2008
第一部分GHS-R启动子区缺失突变体的克隆及鉴定目的构建一系列GHS-R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缺失突变体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增强子载体。方法以原代培养的人GH腺瘤
目的:探讨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CPB下行双瓣置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患者随机分为离心泵组(CP组,n=1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