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变应性鼻炎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很大。通过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改善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3例)与针灸加埋线组(36例)。其中针灸组脱落2例,针灸加埋线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针灸组31例,针灸加埋线组33例。针灸组针刺迎香、上迎香、印堂、上星、通天、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双侧足三里行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将艾条剪为2cm左右,点燃后插在针柄上,各1壮;肺俞、大椎、风门由施术者悬灸,每次取2~3穴,点燃后对准相应腧穴,约距皮肤2~3cm左右,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温和灸3~5min,灸至局部红晕为度。针灸加埋线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于肺俞、风门、脾俞、肾俞、中脘和气海穴埋线,2周埋线1次,共2次。两组均治疗4周,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完成治疗4周后随访,观察变应性鼻炎疗效学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连续性、疗效评分、RQL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针灸组疗效学评分表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是48.4%(15/31)、41.9%(13/31)、9.7%(3/31),针灸加埋线组的分别是72.7(24/33)、18.2%(6/33)、9.1%(3/33),尚不能认为针灸加埋线组近期疗效优于针灸组(P=0.076);完成治疗4周后随访,针灸组症状评分表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是22.6%(7/31)、51.2%(16/31)、25.8%(8/31),针灸加埋线组的分别是57.6(19/33)、18.2%(6/33)、24.2%(8/33),针灸加埋线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灸组(P<0.05)。RQLQ量表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在治疗后及1个月随访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相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各个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4周后随访比较中,针灸加埋线组在睡眠、情感方面改善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而穴位埋线作用更多的表现在远期疗效方面,对生存质量的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