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检测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临床价值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烯醇化酶(enolase)血清水平检测,评价烯醇化酶抗原在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根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选择40例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确诊为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患者18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白念珠菌感染患者12例、浅表定植白念珠菌患者1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例作阴性对照,留取血标本。首先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烯醇化酶标准抗原与标准抗体的吸光度值(OD值),寻找最适的抗体浓度,并绘制抗原的标准曲线。再以相同的条件检测待测血清中烯醇化酶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反应出待测血清中抗原含量。探讨血清烯醇化酶水平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评价烯醇化酶抗原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价值,从而为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依据。结果:1.确诊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组患者血清烯醇化酶的平均浓度为0.630±0.02405μg/ml,临床诊断侵袭性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为0.5233±0.1832μg/ml,定植组0.1050±0.0299μg/ml,健康组0.0690±0.0393μg/ml。两两比较,确诊和临床诊断组与后二组均有差异,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后二组无明显差异。2.用ELISA检测血清烯醇化酶的浓度,以0.35μg/ml为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100%。结论:1.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血清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定植组和健康组,提示:血清烯醇化酶抗原检测可作为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指标。2.以0.35μg/m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镜及病理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至2010年肠镜检查中检出的228例回盲部溃疡病例,就其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
有效教学是能够引发、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学活动。基于当代教学论的框架,有效教学的行动表现从目标到评价可概括为九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全面的教学方案设计,
[目的]探讨microRNA-184(miR-184)在人肾组织细胞病变以及癌症发生发展中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肾癌组织细胞、癌旁组织细胞中miR-184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领域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
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重要但又复杂的工作,用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判断。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可得出综合、客观、准确的结论。用这一方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所占的比例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HBV隐匿性感染的流行率,在不明原因肝损害中的意义,可能的传播途径,可能的发展情况及肝穿刺进行
对20日龄的甲亢及甲减大鼠的海马、大脑皮层、前脑基底和小脑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梅(ACHE)各亚类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胆碱能神经元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神
国外比较成熟的企业国有股权管理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市场主导型的"分权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的"集权管理"模式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分权与集权相结合"模式。这三种企业国有股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