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引起的病害。自19世纪末在日本发现后,该病害已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次大面积流行。RSV隶属纤细病毒属,其4条基因组RNA(RNA1-4)除RNA1含1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余3条(RNA2-4)均含有2个ORF。其中RSV RNA1编码1个由2919aa组成的多肽(PC1),总的分子量约337kDa。序列分析显示该多肽具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功能结构域,因此被认为是RSV RdRp。其N-端区域还存在一个OTU-like(ovarian tumor-like domain)结构域。OTU-like蛋白酶家族是去泛素化酶(deubquitinating enzymes, DUBs)家族中的一大类。此类蛋白酶可通过去泛素化作用,在病毒与宿主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之前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RSV PC1N-端部分可能在病毒RdRp的成熟过程及与宿主的互作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首先将RSV PC1N-端OTU-like蛋白的编码区分成4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导入Ecoli.BL21(DE3),使用IPTG诱导表达。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用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所制备的抗血清对所表达的蛋白具有特异性的。同时,我们利用酵母载体质粒pGBKT7构建了含有RSV PCI OTU-like蛋白编码区的重组诱饵质粒,即pGBK-OTU。自激活分析显示该蛋白无自激活活性。以此为诱饵,通过Mating实验筛选水稻cDNA表达文库,共筛选获得了3个与该OTU蛋白相互作用的水稻因子。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实验显示在植物细胞中RSVOTU-like蛋白与水稻LHCP存在强烈的互作。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下调LHCP基因的表达可引发明显的褪绿症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SVOTU-like蛋白功能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