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影像图片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环洱海地区白族服饰艺术进行研究。首先将史料上关于白族服饰的记载进行归纳,分析白族服饰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找出以羊皮披毡、衬衣后摆、围腰飘带等氐羌传统符号服饰在白族服饰中的体现,即关于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素,同时对环洱海地区白族在其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合先进文化的印记进行总结,找出汉文化等强势文化对白族服饰的影响;其次,对环洱海地区白族近现代服饰的艺术特征深入分析,对大理古城、喜洲镇、双廊镇、凤羽乡等地区适穿人群的头饰、上衣、腰饰、裤装、鞋子以及配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服装的款式结构、色彩图案、制作工艺,分析外来强势文化在服饰当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与白族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之后的表现形态,即以“风花雪月”头饰的诗意描绘为特征的服装风格与汉族传统服饰趋向一致,而头饰、马甲、围腰、飘带等服饰的关键部件及其图案内涵则被认同是白族特有的服饰特征;再次,对环洱海地区白族服饰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分析在强势文化影响下的白族服饰的传承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最后,针对当代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旅游业开发等的影响下,对环洱海地区白族服饰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对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及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全文以环洱海地区白族服饰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比较为主线,通过对服饰形制的艺术分析,文化内涵的体现,分析在强势文化影响下的该地区白族服饰的传承与流变,即在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下,环洱海地区白族服饰不但保持了本民族传统服饰的精粹,而且也以极大的包容性吸纳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推动了本民族传统服饰创新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