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通络方对潜在哮喘发作早期防控作用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探讨疏风通络方对潜在哮喘发作早期的防控作用。方法:选择处于稳定期但近期呼气峰流速变异率较高有潜在哮喘发作可能的哮喘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按疏风通络方组方制成的中成药咳喘胶囊(4粒, p o tid)治疗观察1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性药物,也相应观察1个月。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均可按需使用缓解药物3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气雾剂。观察这两组患者试验期间(观察起点至终点)两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试验期间发作最重时的轻重程度分级,支气管舒张剂万托林使用的次数,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发作距离入组的时间,观察从纳入研究开始(起点)到研究结束(终点)前后两个时点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试验期间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轻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首次发作距入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风通络方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防控作用较好,可以延缓哮喘的急性发作,并且明显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的轻重程度,同时也减少了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次数,减少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本实验证实疏风通络对于哮喘的早期防控作用确切,为中医药“未病先防,早期治疗”防治哮喘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目的:探讨疏风通络方是否通过TRPA1受体调控通路早期阻抑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而发挥预防大鼠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方法:将6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K组)、哮喘模型组(M组)、拮抗剂组(J组)、中药组(Z组),各10只。实验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第1天致敏,M、J、Z组每只大鼠均腹腔注射造模液1ml(含卵清蛋白0VA,氢氧化铝各100mg,灭活的百日咳杆菌6X109个),K组每只大鼠均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致敏后K、M、J、Z组正常饲养2周。第15天激发,K组开始以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1周,M、J、Z组开始以5%OVA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1周,M、J、Z组大鼠造成哮喘模型。再次正常饲养1周。第31天K组开始以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一周,M组开始以5%OVA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一周,Z组每天每只大鼠中药灌胃2ml(2g/ml)+5%OVA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一周,J组大鼠腹腔注射HC-030031(按25mg/kg)2ml(12.5mg/ml)隔日一次+每日5%O V A生理盐水雾化20分钟持续一周。第38天取材得到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NKA、NKB、CGRP、SP的含量,大鼠支气管黏膜迷走神经C-纤维上TRPA1蛋白表达的量。结果:M、J、Z组中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NKA、NKB、CGRP的含量均多于K组,J、Z组中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NKA、NKB、CGRP的含量均少于M组,Z组中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N K A、N K B、C G R P的含量比J组明显减少; M、J、Z、K组大鼠支气管黏膜迷走神经C-纤维上TRPA1蛋白表达的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际值J组和Z组蛋白表达的量较K组多,较M组少;J组大鼠支气管黏膜迷走神经C-纤维上TRPA1蛋白表达的量显著少于M组。结论:疏风通络方能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中气道神经源性炎性介质 SP、NKA、NKB、CGRP的水平,优于西药拮抗剂组,但是在TRPA1蛋白表达水平上中药疏风通络方效果不及西药拮抗剂组,提示中药通过降低气道神经源性炎性介质而早期干预哮喘发作,对哮喘发作有早期防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1.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  2.开展冠心病分型辨证论治临床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3.优化冠心病分型辨证论治方案。  方法:  1.通过检索文献与咨询专家等途径,制定
目的:观察规范化的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的临床疗效对比。为项背肌筋膜炎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疗法。方法:本研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