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师的职业认知——基于安徽省高校的实证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将文化自信放在了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位置上,高校教师因其肩负着文化传递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责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焦点。安徽省作为文化强省,在促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设中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关注高校教师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教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参与者是促进大学功能充分发挥的力量和源泉。当然,生活在大学“象牙塔”中的教师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的天地,产生的影响也不止于大学校园内,因为它面向社会招生,又为社会运送人才,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全面把握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既是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厘清高校教师的职业认知不容回避,尤其是当高校教师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思潮涌动、价值观念多元等冲击着高校教师的思想,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治理的不断推进而开展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对这场挑战的回应。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对高校教师思想动态的研究,考察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关于高校教师的研究,研究者多数是将关注点放在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校的制度设计上,或者志在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忽视高校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观察和评价,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认知全方位的了解。以角色理论的视角结合高校教师自身的视角进行探索,佐以实证分析是本文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创新之处。笔者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依托“安徽省高校系统教职工思想政治动态”的课题调研,以安徽省34所高校为样本,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对高校教师职业认知状况的描述性研究。首先,对高校教师职业认知进行操作化,以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认知、工作状态以及发展前景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分层理论,客观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认知形成的社会背景;其次,从高校教师的求职动机出发结合就业后的角色自我定位分析总结高校教师的职业自我认知特点,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知类型进行概括,并指出高校教师在职业认知中具体的反应,审视其中呈现出的负面倾向;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职业自我认知中显现的负面倾向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发力点;最后,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知的时代趋势进行预判,并从应用性研究角度出发,在社会、高校和强化自我的维度给出缓解高校教师职业认知中存在负面倾向的应对策略。深化高校教师职业自我认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途径的把握,增强高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1990年代中后期至税费改革之前,乡村社会出现维权型上访主导的信访小高潮,不过,此时期的农民上访问题并没有对基层治理构成太大威胁,主要原因是间接治理模式的维系给乡村基层政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抚顺矿业集团页岩炼油厂φ8.4 m×58 m回转窑炉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套ATP工艺主体设备,该窑炉通常叫做ATP炉,用于加工处理12 mm以下小颗粒页岩.2017年10月发现ATP炉固定端和浮动
本文着重研究了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及其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 对于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首先对其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再逐步分析城市居民对构成社区整体环境
山东鲁南煤城,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第一支股票、第一列火车、第一个港口、第一艘轮船……从小到大,这些的符号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光阴荏苒,曾经挂在嘴边的骄傲与自豪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淡化了。直到一年前的一天,我无意中来到一个老厂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曾经整洁的厂区现在是齐人高的荒草遍地,曾经高大宽敞的厂房多数已是断壁颓垣,曾经川流不息的人们已经不见,仅剩下几只鸟儿偶尔飞过,曾经轰鸣作响的机器管道已经锈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 The 17th CPC N
落实十七大精神,是要通过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十七大精神产生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落实”与否,与基层领导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