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而200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表明,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按照联合国划分老龄化国家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且近7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我国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也有现代的社会商业养老,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土地也承担着一部分的养老功能。但是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却在加快,计划生育的实施也使得家庭养老的功能削弱,所以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中,要把社会养老保险作为重心来抓。事实上,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止1997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到130多亿元,但是对于全国8200万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来说,这样的水平只是处于初始阶段,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养老保险还不具备在全国推行的条件,国务院于1999年停掉了原来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对民政系统原来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清理整顿,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陷入了停滞阶段。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一直都是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我国是否具备实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条件、政府在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职责、我国在农村地区应该采取哪种养老模式以及资金的筹集方式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护理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农村老人的养老满意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中青年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选择,并实证分析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全文共分八章,主要利用对江苏四市农村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描述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该区域老年养老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江苏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围绕农村老人养老的四方面内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医疗护理,以李克特的五尺度量法对养老满意度建立有序1ogit模型,分析影响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家庭决策参与、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对其养老满意度的评价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地区间差异性也对其有着一定程度的显著性。通过对农村老龄化的状况和趋势、养老的相关制度安排、老人的消费满足渠道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政策调节建议,以此提高养老质量。研究内容二:江苏农村中青年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本研究将养老模式划分为两大类:非正规化养老模式(传统养老方式);正规化养老模式(养老主要靠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的中青年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年农民比中年农民对愿意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积极性要高。农民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居住地离城市的距离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对其选择通过正规化途径养老的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各地区间差异性也对其有着一定程度的显著影响。据此预测农村未来的养老发展趋势,并借鉴国内外的养老成功经验,探讨了未来最适合江苏农村的养老模式。研究内容三:江苏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将运用条件评价法(CVM),研究在政府不同的补贴水平下,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支付意愿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到居民投保率和政府补贴水平的关系。进而可以分析随着收入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政府的政策成本将会如何变动。研究表明,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支付水平受家庭规模、家庭现有子女数、儿子数量、赡养比例、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人均土地的数量的影响。本文研究围绕上述三部分内容,最后得出如下有意义的结论:由于老年教育对其养老满意度的积极影响,使我们意识到要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同时也要鼓励老年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这种类似的培训活动,提高自己养老保健知识,在活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满足感,从而提高养老满意度。改善婚姻状况是提高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有配偶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较高,这提示我们应当让社会和家庭给予丧偶和独居老人更多的照顾和关心,鼓励丧偶老人再婚。晚年时,儿女可以给予老年人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慰藉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子女数越多,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越高。由于大量外出子女的打工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率在不断下降,子女数量的减少和性别的单一性可能会对老人的养老满意度产生影响。但同时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当中女儿和儿子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重要,这有利于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生育性别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总体上对老年人养老满意度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子女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大体形成了子女-配偶-其他亲戚-朋友-其他的差序格局。要尊重老年人,让他们经常能够参与到家庭决策中,通过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消除他们退出生产领域之后的孤独感。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评价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良好的身体是享受老年生活之根本,社会应该加大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动员老年人去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娱乐活动,以达到丰富老年身心和提高健康的目的。江苏省农村社会的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依旧是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最重要的方式。但是,随着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家庭逐渐趋于核心化以及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原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急需通过正规化养老模式的辅助。基于中青年农民又是未来被养老的主力对象,青年农民强烈的正规化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应该积极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下的养老方式,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质量。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教育投资力度,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达到普遍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的目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切实推进农村地区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以此达到增强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力的作用。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以增强农村地区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自觉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意识;按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加大政策的投入力度,配备合理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以增强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信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管价、市场定价、企业竞价的模式已然成为我国造价管理的主要模式,该模式的发展进一步要求了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及
本研究设计了GA,诱导棉花高柱头的处理方法试验、浓度试验、处理时期试验和人工诱导棉花高柱头在杂交制种中应用比较试验,观测不同处理的棉花花器官形态变化,棉花结铃性和棉
设计理论、设计史和设计批评是构成设计学的三大主干。在当代中国,设计批评的发展对于设计艺术教育、实践、产业发展和设计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呈
公司治理是我国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介绍了我国的LNG示范装置、调峰型工厂和基本负荷型工厂的状况,包括这些装置和工厂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这些流程包括:级联式、混合制冷剂、带膨胀机的液化流程制冷,并比较
本文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赛事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等方面回顾了上海体育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并总结了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等
黄汗病既不同于水肿病,也不是黄疸病的一个症状,而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按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应是一种汗腺炎症。是由一类带黄颜色或产生黄色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典型的黄汗病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它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共同维持蛋白质及细胞器更新,对于维持细胞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作为真核生物最主要
房地产业关系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性。目前,我国房
随着房价的飙升,大批适婚青年选择婚前按揭、婚后还贷的方式购买婚房。然而《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存在滞后和留白,导致此类房产的性质认定以及房产增值收益的归属和分割问